“颁”文言文意思
“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頒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bān
“颁”字的古汉语解释
bān
1.动词 分赐;分赏。《记王忠肃公翱事》:“戟行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2.动词 发布,颁布。《礼记·明堂位》:“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3.形容词 通“斑”。《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颁首】对长官清明不扰民者的美称。
“颁”国语辞典解释
bān
动词1.賜給、發給。例: 「頒獎」 、「頒發」 。《文選.潘岳.馬汧督誄》:「司勛頒爵,亦兆後昆。」 《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
2.宣布、公布。例: 「頒布」 、「部頒課程標準」 。《禮記.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文選.張衡.東京賦》:「乃營三宮,布教頒常。」
形容词
黑白相間。通「斑」 。例: 「頭髮頒白」 。
“颁”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汾。廣韻魚大首。亦衆貌。
詩·小雅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又唐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𠀤音班。
廣韻布也,賜也。
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註頒,讀爲班。
周禮·天官·大宰匪頒。
註匪,分也。頒,讀爲班布之班,謂班賜也。
又說文鬢也。
正韻頟兩旁曰頒。
孟子頒白者。
註頒,班也。頭半白班班者也。
又分也。
書·洛誥乃惟孺子,頒朕不暇。
傳我爲政,常若不暇。汝惟小子,當分取我之不暇而行之。
釋文頒音班。
又甫云反。
又說文通作朌。
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朌。
釋文朌讀爲頒,賦也。
又鳥名。
揚子·方言戴勝,自關而東或謂之戴頒。
又揚子·方言鋪頒,索也。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藪也。
又古通先韻,𤰞連切,音邊。
蘇軾·澄泥硯詩長安新硯石同堅,不待書來遂許頒。
“颁”形意通解
略說: 從「頁」,「分」聲。「頒」多表示賞賜、公布。詳解: 從「頁」,「分」聲。《說文》以為本義是大頭,並引《詩.小雅.魚藻》「有頒其首」。毛傳即訓為「大首貌」。于省吾以為「頒」應讀為「斑」,表示魚首有魚文。「頒」通「斑」,表示髮鬚斑白。如《孟子.梁惠王上》:「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趙岐注:「頭半白曰頒,斑斑然者也。」
「頒」通「班」,表示賞賜。如《周禮.天官.宮伯》:「以時頒其衣裘,掌其誅賞。」鄭玄注:「頒,讀為班。」賈公彥疏:「賦、班皆賜授之義。」又如《呂氏春秋.制樂》:「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群臣。」
「頒」表示公布、頒布。如《逸周書.明堂》:「故周公建焉,而明諸侯於明堂之位,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文選.張平子〈東京賦〉》:「乃營三宮,布教頒常。」
「頒」也表示分。如《禮記.祭義》:「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鄭玄注:「頒之言分也。」「頒禽」意謂把田獵所得的禽獸分賜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