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言文意思
“多”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多”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uō

“多”字的古汉语解释

duō

1.形容词 数量大。《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平方,少圜。”《<论语>十则》:“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2.副词 多多地;大量地。《岳阳楼记》:“迁客骚人,会于此。”《三峡》:“绝巘生怪柏。”

3.动词 称赞;赞美。《五蠹》:“故传天下而不足也。”《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光。”

4.副词 只;仅仅。《论语·子张》:“见其不知量也。”

“多”国语辞典解释

duō

形容词
1.豐富、不少。例: 「多事之秋」「友直、友諒、友多聞。」 《文選.潘岳.楊荊州誄》「多才豐藝,強記洽聞。」

2.有餘。例: 「一年多」「十萬多人」

副词
1.經常。例: 「多讀多寫」《文選.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2.非常。表程度高。例: 「多謝」「好得多」「快得多」

3.大部分。表數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諸侯多謀伐寡人者。」 《洛陽伽藍記.卷四.法雲寺》「王侯第宅,多題為寺。」

4.過分、不必要。例: 「多疑」「多管閒事」

5.只、只是。《論語.子張》「多見其不知量也。」 唐.徐凝〈獨住僧〉詩: 「多應獨住山林慣,唯照寒泉自剃頭。」

动词
1.稱美、稱讚。《史記.卷一〇〇.季布傳》「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 《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眾庶莫不多光。」

2.勝、超過。明.湯顯祖《紫簫記》第一〇齣:「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名词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duó

副词
何等、如何。表疑問、感嘆的語氣。例: 「多好」「多高」「帶大一個孩子是多麼不容易啊!」

“多”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𠀤朵平聲。
爾雅·釋詁衆也。
詩·小雅謀夫孔
增韻不少也。
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益寡。
禮·表記取數者,仁也。
 又勝也。
禮·檀弓曾子曰:矣乎予出祖者。
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
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
 又刻求也。
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于汝,汝必不免。
 又稱美也。
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盎。
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之。
 又戰功曰,見周禮·夏官·司勲
 又荒俗呼父爲阿
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
 又姓。漢軍,卯,宋岳。
 又梵語吃栗,華言賤人。底栗,華言畜生。
 又樹名。貝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又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又叶都牢切,音刀。
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
 又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
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二反,,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
說文,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重夕爲,重日爲曡。考證:〔禮·坊記取數者,仁也。〕 謹照原書坊記改表記。〔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必求于汝。〕 謹照原文必求改將求。

“多”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字從二「」形,金文、竹簡所從的「」與「」訛混,古時物資缺乏,兩塊肉已經算多(季旭昇),本義是多。

詳解: 甲骨文「」字從二「」形,金文、竹簡所從的「」與「」訛混,古時物資貧乏,兩塊肉已經算多,本義是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季旭昇據此認為古人七十歲才能食肉,故兩塊肉便有多義。張秉權認為二肉為「」,正和二木為「」一樣,是以「」的觀念表示「」的意思。此說的反證是甲骨文「帚(婦)多」(人名)的「」有簡省作從一肉之形。故「」的造字本義未明。

  甲金文表示多,與「」相對。《合集》12496:「多雨」。不其簋:「多禽(擒)」。《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2:「多言後」,指常常講到後裔、後世。《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龔(恭)敬多讓」。

  金文字形演變為從「」。理據是金文「」字所從的部件形體與確定為從「」的金文字形(如「」、「」、)有明顯分別,但是與金文「」字字形吻合。

  金文「」形有兩個特點:一,字形較寬;二,字中的上橫畫多寫作一小點或一小畫,與邊框不相連接。而「」形也有兩個特點:一,字形修長;二,字中的兩橫畫均與邊框相連。李裕民和郝本性曾指出戰國楚文字「」和「」的分別,指出「」是三筆寫成,外側呈弧形,「」字則是四筆寫成,外側呈一銳角。這種特徵與金文所見相同。所以可以判斷金文「」字從「」不從「」。《說文》」字古文所從的「」也訛變為從「」。

  然而金文「」字所從的「」皆寫作「」形,保留古形,反映古文字單字的演變速度較作為部件的演變速度要快。

  《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凡多之屬皆从多。𡖇,古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