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文言文意思
“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仰”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ǎng/áng

“仰”字的古汉语解释

yǎng

1.动词 抬头;脸向上。与“俯”相对。《垓下之战》:“左右皆泣,莫能视。”《与吴质书》:“丝竹并奏,而赋诗。”

2.动词 仰望。《<论语>十则》:“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从皆之。”

3.副词 向上;对上。《齐桓晋文之事》:“必使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4.动词 敬慕;敬仰。《赤壁之战》:“众士慕,若水之归海。”

5.动词 依赖;依靠。《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我鼻息。”

【仰息】⒈依靠。⒉仰人鼻息。

【仰止】仰望;向往。

“仰”国语辞典解释

yǎng

动词
1.抬頭。唐.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2.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則陽乘陰,是以萬物仰而生。」

3.敬慕。例: 「敬仰」「景仰」《儒林外史》第九回:「如今若救出楊先生來,這一鎮的人,誰不感仰。」

4.舊時公文用語。上行文中置於懇、祈、請之前,表示尊敬,例: 「仰懇鑒察」 ;下行文中,表示命令,例: 「令仰遵照」《通俗編.政治》引孔平仲《談苑》「今公家文移,以上臨下,皆用仰字。」

5.依賴。例: 「仰仗」「仰賴」《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今吾眾雖多,能戰者少,前無可仰之積,後無轉饋之資。」

名词
姓。如宋代有仰忻。

“仰”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𠀤音𦯒。舉首望也。
易·繫辭以觀于天文。
詩·小雅或棲遲偃
 又心慕曰企
 又以尊命𤰞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字。
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議之。
議,猶言議於朝也。
 又姓。
 又集韻正韻𠀤魚向切,音𨋕。恃也。俟也,資也。
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西周。
有望於上則
史記·平準書衣食給縣官。
 又韻會疑剛切,音昂。
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
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字省文。
 又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𠀤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靑帝號也。

“仰”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本義是抬頭,與「」相對。

詳解: 從「」從「」。本義是抬頭,與「」相對。《說文》:「仰,舉也。从人从卬。」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晏子仰天歎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耦。

  「」表示向上、對上。如《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文選.陸士衡〈文賦〉并序》:「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

  「」表示依賴、依靠。《廣雅.釋詁三》:「仰,恃也。」如《墨子.七患》:「凡五穀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為養也。《淮南子.主術》:「中田之獲,卒歲之收,不過畝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

  「」表示敬慕。如《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鄭玄箋:「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漢書.楊胡朱梅云傳》:「大臣者,國家之股肱,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也。

  「」也是舊時書信或公文的用語。用於下行文書表示切望之意,如《魏書.高宗紀》:「有賣鬻男女者,盡仰還其家。」用於上行文書則表示恭敬之意,如北宋歐陽修〈與韓忠獻王書(治平年)〉:「仰煩台慈,特賜慰卹,豈任衰感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