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熛”文言文意思
“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熛(简繁同形)
拼音:biāo
“熛”字的古汉语解释
biāo
1.动词 火星迸飞,迸飞的火焰。《后汉书·张衡传》:“扬芒熛而绛天兮。”
2.动词 燃烧。《后汉书·袁绍传》:“若举炎火以焚飞蓬,覆沧海而注熛。”
3.动词 闪光。《后汉书·班固传》:“海内云蒸,雷动电熛。”
4.形容词 迅速,迅猛。《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于时六合云扰,奸雄熛。”
5.形容词 赤色。扬雄《甘泉赋》:“前熛阙而后应门。”
“熛”国语辞典解释
biāo
名词火焰。《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天下之士雲合霧集,魚鱗雜遝,熛至風起。」 《唐書.卷二二〇.東夷傳.高麗傳》:「士縱火焚西南,熛延城中,屋幾盡。」
形容词
迅速、疾速。例: 「熛風」 。
副词
突然、驟然。例: 「熛起」 。
“熛”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補遙切集韻韻會正韻卑遙切,𠀤音摽。說文本作𤒾。火飛也。从火,票聲。
詩·小雅·燎之方楊箋燎之方盛之時,炎熾熛怒。
史記·淮隂侯傳熛至風起。
又揚雄·甘泉賦前熛闕而後應門。
註晉灼曰:熛闕,赤色之闕。南方之帝曰赤熛怒。應門正在熛闕之內也。
集韻或作䙳。
又集韻紕招切,音漂。本作𤐫。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