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文言文意思
“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滅简化方式:删改部件或笔画
拼音:miè
“灭”字的古汉语解释
miè
1.动词 熄灭。《尚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2.动词 灭亡;消灭。《赤壁之战》:“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
3.动词 消失;磨灭。《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4.形容词 暗。《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灭”国语辞典解释
miè
动词1.撲熄、熄掉。例: 「撲滅」 、「熄滅」 、「滅火」 、「燈滅了」 。
2.除盡、除絕。例: 「消滅」 、「殲滅」 。《國語.晉語五》:「國之良也,滅其前惡。」
3.消失、消逝、絕盡。例: 「幻滅」 、「破滅」 、「湮滅」 、「自生自滅」 。唐.柳宗元〈江雪〉詩: 「千山鳥飛絕,萬逕人蹤滅。」
4.淹沒。例: 「滅頂」 。《呂氏春秋.開春論.愛類》:「河出孟門,大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
“灭”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亡列切集韻莫列切,𠀤音搣。說文盡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代之,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
註毀其宗廟社稷曰滅。
又沒也。
易·大過過涉滅頂。
又火熄也。
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韻補叶明祕切,音媚。
曹植·夏啓讚大戰于甘,有扈以滅。威振諸侯,元功克乂。
“灭”形意通解
略說: 從「水」,「烕」聲,本義為除盡。詳解: 從「水」,「烕」聲,本義為除盡。《說文》:「盡也。从水,烕聲。」《易‧剝》:「剝床以足,以滅下也。」
「滅」可指熄滅。《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滅」也可表示淹沒。《易‧大過》:「澤滅木,大過。」由「淹沒」義可引申為埋沒、抹殺。《荀子‧臣道》:「明主尚賢使能而饗其盛;闇主妒賢畏能而滅其功。」
「滅」還表示消失。《淮南子‧原道訓》:「好憎成形而知誘於外,不能反已,而天理滅矣。」
「滅」可指死亡。《南史‧范曄傳》:「曄常謂死為滅,欲著《無鬼論》。」
「滅」也是佛教用語,是「涅槃」的意譯。隋慧遠《大乘義章》卷二:「涅盤無為恬泊,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