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文言文意思
“蔑”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蔑”字

拼音:miè

“蔑”字的古汉语解释

miè

1.动词 无视;瞧不起。《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闻宋君无道,侮长老。”

2.动词 无;没有。《左传·僖公十年》:“臣出晋君,君纳重耳,不济矣。”

3.形容词 微小。扬雄《法言·子行》:“视日月而知众星之也。”

“蔑”国语辞典解释

miè

动词
1.輕侮。例: 「侮蔑」「輕蔑」 。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蔑祖辱親,於事為甚。」

2.誣陷、陷害。例: 「誣蔑」

3.拋棄。《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 《國語.周語中》「不奪民時,不蔑民功。」

形容词
卑微。例: 「微蔑」


副词
無、沒有。例: 「蔑以復加」「蔑不有成」

miè

名词
汙血。《說文解字.血部》「衊,汙血也。」


动词
1.捏造罪名,陷害他人。例: 「汙衊」「誣衊」

2.塗抹。《新唐書.卷二〇五.列女傳.崔繪妻盧傳》「是夕,出自竇,糞穢衊面。」

“蔑”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結切正韻彌列切,𠀤音篾。
說文勞目無精也,人勞則然。
晉書·衞瓘傳權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然無言。
 又削也。
易·剝卦剝牀以足貞,凶。
 又書·君奭兹迪彝敎文王德。
以此道法,敎文王以精微之德。
,小也。
揚子·法言視日月而知衆星之也。
 又小爾雅無也,末也。
詩·大雅喪亂資。
 又周語民功。
,棄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
 又與滅通。
晉書·張駿傳江吳寂,餘波莫及。
 又唐韻古音莫計切,同昧。
荀子·議兵篇楚人兵殆于垂沙,唐死。
卽楚將唐昧。昧與同。
宋書·武帝紀臨朐有巨水。
水經注袁宏謂之巨昧水。
干祿字書俗作薎。薎字原从𢎿,不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