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烜”文言文意思
“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烜(简繁同形)
拼音:xuǎn
“烜”字的古汉语解释
xuǎn
1.形容词 盛大;显著。《尔雅·释训》:“赫兮烜兮,威仪也。”
2.动词 晒干。《周易·说卦》:“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
“烜”国语辞典解释
xuǎn
形容词1.火勢旺盛。《玉篇.火部》:「烜,火盛貌。」
2.明亮、顯著。《爾雅.釋訓》:「赫兮烜兮,威儀也。」
动词
1.晒乾。《易經.說卦》:「雨以潤之,日以烜之。」
2.照亮。《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他又不通個名目,把小李村圍住,烜天地燒著草垛。」 清.王夫之〈九昭〉:「華鐙烜於永夜兮,羽蓋飄而陰晝。」
“烜”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况晚切集韻火遠切正韻况遠切,𠀤音咺。易·說卦日以烜之。
疏烜,乾也。
又玉篇火盛貌。
又廣韻光明也。
又韻會正韻引詩:赫兮咺兮。◎按詩·衞風本作咺。釋文韓詩作宣。禮·中庸引詩作喧。無作烜者。
又廣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𠀤音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烜,火也。讀如衞侯燬之燬。〇按說文爟或从亘作烜,古玩切。集韻類篇正韻仍之。正字通云:周禮夏官司爟與秋官司烜所掌不同,音切亦異。烜非爟字重文。說文合爲一誤。今廣韻二十九換止收爟字,無烜字。集韻類篇正韻俱仍說文之誤也。
又易·說卦日以烜之。
陸德明·音義况晚反,又香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