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文言文意思
“滨”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滨”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bīn

“滨”字的古汉语解释

bīn

1.名词 水边。《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

2.动词 靠近。《列子·说符》:“有人河而居者,习于水。”

“滨”国语辞典解释

bīn

名词
水邊。例: 「湖濱」《書經.禹貢》「厥土白墳,海濱廣斥。」 漢.孔安國.傳:「濱,涯也。」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 (此字於吳語中音ㄅㄤ,例: 「洋涇濱」 。)


动词
臨近、接近。例: 「濱海」《國語.齊語》「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於死。」 三國吳.韋昭.注:「濱,近也。」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而鄒、魯濱洙、泗,猶有周公遺風。」

“滨”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𤰞民切,𠀤音賓。水際也。
書·禹貢海濱廣斥。
 又地近亦曰濱。
史記·貨殖傳鄒魯濱洙泗。
 又韻會毗賓切。與頻通。
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
頻作濱,厓也。
 又韻補叶𤰞眠切,音邊。
蘇轍詩送我出重嶺,長揖淸江濱。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頃田。
集韻或作瀕。考證:〔古文𩔤〕 謹按𣥿古涉字,中从三。今濱下引古文𩔤字,應照古涉字改偏旁爲𩔤。

“滨”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水邊,引申表示邊境。

詳解: 從「」,「」聲。本義是水邊。《廣雅.釋邱》:「濱,厓也。」如《詩.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毛傳:「濱,涯也。《楚辭.劉向〈九歎.遠游〉》:「馳六龍於三危兮,朝西靈於九濱。」王逸注:「濱,水涯也。言乃馳騁六龍過於三危之山,召西方之神會於大海九曲之涯也。

  「」引申表示邊境。如《詩.小雅.北山》:「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鹽鐵論.西域》:「故募人田畜以廣用,長城以南,濱塞之郡,馬牛放縱,蓄積布野,未覩其計之所過也。」「濱塞」即邊塞。

  「」作動詞表示臨近、靠近,亦寫作「」。《國語.齊語》:「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於死。」韋昭注:「濱,近也。」「濱於死」即臨近死亡。又如《列子.說符》:「人有濱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