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文言文意思
“庙”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廟简化方式:起用古字或异体
拼音:miào
“庙”字的古汉语解释
miào
名词 宗庙;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过秦论》:“一夫作乱而七庙隳。”
【又】名词 供奉神、佛、圣贤的处所。《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麓。”今有“山神庙”、“观音庙”等。
【庙策】朝廷对国家大事的策划。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庙讳】已故帝王的名字。
【庙社】宗庙社稷,古代祭祀的地方。也代指国家、朝廷。
【庙堂】⒈宗庙之堂。⒉朝廷。
【庙祝】寺庙中掌香火的人。
“庙”国语辞典解释
miào
名词1.古時用來祭祀祖宗的屋舍。例: 「太廟」 、「祖廟」 、「家廟」 。
2.供奉神佛的屋舍。例: 「神廟」 、「寺廟」 、「土地廟」 。
“庙”康熙字典解释
字彙俗廟字。(廟)〔古文〕庿唐韻廣韻韻會正韻𠀤眉召切,苗去聲。說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釋名先祖形貌所在也。玉篇宗廟也。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註夾室前堂。疏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牆者曰廟。又六書故宮前曰廟,後曰寢。今王宮之前殿,士大夫之廳事,是也。虞箴曰:民有寢廟。傳曰:夫鼠不穴寢廟,畏人故也。猶後世言廟朝,廟堂也。文中子·禮學篇山澤有廊廟之志。
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廟。史記·封禪書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於是作渭陽五帝廟。
“庙”形意通解
略說: 「廟」,異體作「庿」,指敬奉祖先神位以供祭祀的屋宇。詳解: 「廟」,異體作「庿」,指敬奉祖先神位以供祭祀的屋宇。《說文》:「廟,尊先祖皃也。从广朝聲。庿,古文。」段玉裁注:「古者廟以祀先祖。」《釋名.釋宮室》:「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金文從「广」從「𣶃」,從「朝」只一見,「广」或作「宀」,皆表示屋宇。「朝」、「廟」韻母相同,但聲母相隔。不過「朝」、「廟」意義相關,《說文通訓定聲》:「古者行禮必於廟,謀事必於廟。」「廟堂」除指祭祀祖宗之處,又指「朝廷」。故段玉裁以「廟」為會意字。戰國金文從「广」從「苗」聲,與《說文》古文同。上博楚簡「廟」從「宀」從「苗」,是「庿」的異體。
金文用作人名外,主要表示宗廟,中山王壺:「勤(覲)於天子之庿(廟)。」敔簋:「王各(格)于成周大廟。」《尚書.太甲上》:「社稷宗廟,罔不祇肅。」參見「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