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语辞典解释
páng
形容词1.高大。例: 「龐大」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
2.雜亂。《舊唐書.卷一三一.列傳.李勉》:「汴州水陸所湊,邑居龐雜,號為難理。」
名词
1.面貌、臉蛋。例: 「面龐」 、「臉龐」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衣冠濟楚龐兒俊,可知道引動俺鶯鶯。」
2.姓。如戰國時魏國有龐涓。
“庞”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薄江切集韻韻會皮江切,𠀤音胮。說文高屋也。
又雜亂貌。
書·周官不和政龐。
又姓。周畢公高後,封於龐,因氏焉。
又集韻韻會𠀤盧東切,音籠。
集韻充實也。
詩·小雅四牡龐龐。
前漢·司馬相如傳湛恩龐洪。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九眞郡都龐。
又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𠀤音龍。義同。
又集韻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庞”形意通解
略說: 从「广」,「龍」聲,本義為高大的房屋,後引申為高大義。詳解: 从「广」,「龍」聲,「广」象三面有牆的房屋,作為「龐」字的義符,泛指房屋,參見「广」。本義為高大的房屋,後引申為高大義。
甲骨文或加從「廾」,「廾」與「龍」組合為「龔」,作為「龐」的聲符。「龐」的簡化字為「庞」。《說文》:「龐,高屋也。从广,龍聲。」段玉裁注:「高屋也。謂屋之高者也,故字从广。引伸之,爲凡高大之偁。《小雅》:『四牡龐龐。』傳曰:『龐龐,充實也。』从广,龍聲。」
「龐」未見於金文,甲骨文作人名,如《合集》19527:「龐㞢(有)蠱」,「㞢」表示有,「蠱」表示災害,全句意謂名為龐的人有災禍;亦作地名,如《合集》7358:「余于龐次」,「余」表示第一人稱代詞我或我們,「次」表示駐紮部隊,全句意謂我們的部隊在龐地駐紮。
漢印文字中多用作姓氏,如《漢印文字徵》:「龐比干」。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