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文言文意思
“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滂”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pāng

“滂”字的古汉语解释

pāng

形容词 大水涌流的样子。《汉书·宣帝纪》:“醴泉流,枯槁荣茂。”

【滂沛】⒈雨盛的样子。⒉水波大的样子。

【滂沱】⒈雨大的样子。⒉流泪多的样子。

“滂”国语辞典解释

pāng

形容词
水湧出的樣子。例: 「滂湃」「滂沱」


动词
湧流。宋.蘇軾〈贈寫御容妙善師〉詩: 「幅巾常服儼不動,孤臣入門涕自滂。」

“滂”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普郎切集韻韻會鋪郎切,𠀤音霶。
說文沛也。
詩·小雅沱矣。
 又水名。
山海經虖勺之山,水出焉。
 又洋,饒廣也。
前漢·郊祀歌洋。
 又淜,風擊物聲。
宋玉·風賦飄忽淜
 又人,掌山澤之官。
淮南子·時則訓人納材葦。
 又韻會正韻𠀤普浪切,義同。
 又集韻披庚切,音澎。與洴泙同。水聲。
史記·司馬相如傳洶湧㵒。
 又集韻蒲光切,音傍。水流聲。
前漢·司馬相如傳濞沆漑。郭璞讀。
集韻或作雱霶䨦。

“滂”形意通解

略說:」從「」,「」聲。本義是水勢廣大之貌。引申為盛大、滂薄。詳解:」的本義是水勢盛多、豐沛的樣子。《說文》:「滂,沛也。从水,旁聲。」徐鍇《說文解字繫傳》:「水廣及皃」。《字彙》:「滂,滂沱,大雨也。」  先秦石刻文字已見「」表示水大,《石鼓文.霝雨》:「流迄滂滂」,「滂滂」形容水勢盛大之貌。今天「滂沱大雨」中的「」仍保留「」的本義。  金文表示多、盛大之意,冶仲考父壺:「用祀用鄉(饗),多福滂滂」,意謂這個青銅壺用來祭祀、用來獻上祭品,福德盛多,廣大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