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庋”文言文意思
“庋”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庋(简繁同形)
拼音:guǐ
“庋”字的古汉语解释
guǐ
1.动词 放置;搁起来。《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2.名词 放置器物的架子。洪迈《夷坚志·蔡河秀才》:“见床内小板庋上,乌纱帽存。”
“庋”国语辞典解释
jǐ
名词收藏東西的架子。《字彙.广部》:「庋,庋閣。板為之,所以藏食物也。大夫七十而有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庋。」
动词
收藏、儲藏、擱置。例: 「庋藏」 。《禮記.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 句下漢.鄭玄.注:「閣,以板為之,庋食物也。」 《資治通鑑.卷五五.漢紀四十七.桓帝延熹七年》:「容殺雞為饌,泰謂為己設,容分半食母,餘半庋置。」
guǐ
(一)之又音。“庋”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𠀤音詭。說文本作庪。
玉篇庋,閣也。
集韻庋閣藏食物。
禮·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
註閣以板爲之,庋食物也。
唐書·牛仙客傳前後賜予,緘庋不敢用。
又廣韻居綺切,音剞。義同。
又與攱通。
集韻攱或作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