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文言文意思
“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圭”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guī

“圭”字的古汉语解释

guī

1.名词 用作凭信的玉,形状上圆(或上尖)下方。《汉书·扬雄传》:“析人之。”

【又】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后汉书·明帝纪》:“亲执璧,恭祀天地。”

2.名词 测日影的器具。张衡《东京赋》:“土测景。”

3.量词 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撮。”

4.量词 重量单位。一两的二百四十分之一。

5.形容词 鲜明;洁净。韩愈《祭湘君夫人》:“丹青之饰,暗昧不。”

【圭窦】凿壁而成的圭形小门。泛指穷苦人家的门户。

【圭角】圭的棱角,比喻锋芒。

【圭臬】⒈测日影定方位的仪器。⒉比喻典范、准则。

【圭勺】圭和勺都是很小的容量单位,因用以比喻微小。

“圭”国语辞典解释

guī

名词
1.古代諸侯在大典時所持的一種玉器。《說文解字.土部》「圭,瑞玉也,上圜下方。」 清.段玉裁.注:「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對下方言之,故曰上圜。」 《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2.古代測日影的器具。例: 「日圭」「圭表」「圭臬」

3.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圭媯。

“圭”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𠀤音閨。
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以封諸侯,故从重土。
書·禹貢禹錫𤣥
詩·大雅錫爾介
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公執桓,侯執信,伯執躬
 又周禮·春官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土,猶度也。土,测日景之
 又量名。
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撮。
六十四黍爲後漢·與服志: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
 又丸散之刀,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
 又與閨同。
禮·儒行蓽門窬。考證:〔六十四黍爲,四曰撮。
 又凡合單紛爲一糸,四糸爲一扶。〕 謹照後漢書原文紛改紡。糸改系。省上文四曰撮句。改後漢與服志。

“圭”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二「」,本義疑為禮玉。

詳解: 金文從二「」,構形初義不明,疑象禮神用的玉器之形。高鴻縉認為「」是「」的初文,「」象竹籌縱橫,按金文「」象斧鉞之形,此說不可信。古代的禮玉「」的起源一向有取像於斧鉞之說,故「」很可能像斧鉞形之禮玉。

  金文表示玉圭,是玉製禮器,長條形,上端呈三角形,下端為方形。五年琱生簋:「琱生則堇圭」,林澐讀「」為「」,表示琱生獻圭致謝。又表示圭瓚,用以盛鬯酒灌祭,以圭為柄者稱圭瓚。多友鼎:「易(賜)女(汝)圭瓚一」。

  《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从重土。楚爵有執圭。珪,古文圭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