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文言文意思
“轨”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軌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guǐ
“轨”字的古汉语解释
guǐ
1.名词 车两轮间的距离。《史记·秦始皇本纪》:“车同轨,书同文。”
【又】车辙。《孟子·尽心下》:“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2.名词 轨道;一定的路线。《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3.名词 法则;法度。《汉书·叙传》:“东平失轨。”
【引】遵循;符合。《韩非子·五蠹》:“是境风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
4.名词 通“宄”,犯法作乱的人。《汉书·辛庆忌传》:“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
“轨”国语辞典解释
guǐ
名词1.車行的痕跡。《廣韻.上聲.旨韻》:「軌,車跡也。」 唐.柳宗元〈辯侵伐論〉:「周道既壞,兵車之軌交於天下,而罕知侵伐之端焉。」
2.車子兩輪間的距離。《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3.火車、星體等運行的路線。例: 「鐵軌」 。《淮南子.本經》:「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
4.法度、常規。例: 「常軌」 、「步入正軌」 。《淮南子.原道》:「是故聖人一度循軌,不變其宜,不易其常。」
5.姓。如周代有軌革。
动词
遵照、依循。《尹文子.大道下》:「心不畏時之禁,行不軌時之法,此大亂之道也。」 《後漢書.卷三〇下.襄楷傳》:「臣竊見去歲五月,熒惑入太微,犯帝坐,出端門,不軌常道。」
“轨”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𠀤音宄。說文車轍也。
孟子城門之軌。
註車轍迹也。
又車軸也。
禮·少儀其在車,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范乃飮。
註軌,謂轊頭也。
又正韻法也,則也。
左傳·隱五年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
前漢·賈山傳軌,事之大者也。
註軌謂法度,故凡不循法度者,謂之不軌。
又正韻循也。
史記·天官書星辰軌道。
註謂循其常道也。
前漢·賈誼傳諸侯軌道。
註言循法度也。
又與宄通。
左傳·成十七年亂在外爲姦,在內爲軌。御姦以德,御軌以𠛬。
註軌本作宄。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
註簋,古文作軌。
又叶居有切,音九。
詩·邶風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又叶果許切,音舉。
陸機·凌霄賦削陋跡于介丘兮,省仙遊而投軌。覬情累以遂濟兮,豈時俗之云阻。○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註:軌,謂轍廣,非。軌卽轍也。韻會,輪有高下廣狹,皆定于軌。輪中之軌旣同,則轍迹亦同,因謂車轍亦曰軌。其實軌乃轊頭也。自說文以軌爲車轍,後人沿之,遂專以車轍訓軌,失其字之本義矣。郉昺·孝經序疏云:兩轍之閒曰軌,車所轢曰轍。此爲確詁云。
“轨”形意通解
略說: 從「車」,「九」聲,本義為車子兩輪間的距離。詳解: 從「車」,「九」聲,本義為車子兩輪間的距離。《說文》:「車徹也。从車,九聲。」 《周禮‧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鄭玄注:「軌謂轍廣,乘車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
「軌」可表示車輪碾壓的痕跡。《孟子‧盡心下》:「城門之軌,兩馬之力與?」朱熹集注:「軌,車轍跡也。」
「軌」也表示車軸頭。《詩‧邶風‧匏有苦葉》:「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高亨注:「軌,車軸的頭。」
「軌」還表示車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高門擬于閶闔,方二軌而並入。」李善注:「二軌,謂容兩車也。」
「軌」也指天體運行的軌道。《淮南子‧本經訓》:「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高誘注:「軌,道也。」
「軌」還指道路、途徑。晉陸機〈五等諸侯論〉:「有名無實,天下曠然,復襲亡秦之軌矣。」
「軌」亦表示法則、制度、規矩。《管子‧君臣上》:「是故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道德定而民有軌矣。」
「軌」還指高尚的道德風範。《後漢書‧橋玄傳》:「故太尉橋公,懿德高軌,泛愛博容。」
「軌」還可表示遵循、依照。《尹文子‧大道下》:「心不畏時之禁,行不軌時之法,此大亂之道也。」
「軌」還是古代戶口編制的一種。《管子‧小匡》:「制五家為軌,軌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