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文言文意思
“杪”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杪(简繁同形)
拼音:miǎo
“杪”字的古汉语解释
miǎo
名词 树枝的细梢。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巴山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引】年月季节的最后。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杪秋寻远山。”
【引】细小。常“杪小”、“杪杪”连用。《后汉书·冯衍传》:“阔略杪小之礼。”
“杪”国语辞典解释
miǎo
名词1.樹枝末端。例: 「木杪」 、「樹杪」 。
2.末端、末尾。例: 「歲杪」 、「月杪」 。南朝梁.吳均〈征客〉詩: 「鞚中懸明月,劍杪照蓮花。」
形容词
細微。通「渺」 。《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闊略杪小之禮,蕩佚人閒之事。」
“杪”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亡沼切集韻韻會彌沼切,𠀤音藐。說文木標末也。
方言杪,小也。木細枝謂之杪。
又歲末亦曰杪。
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于歲之杪。
又秋杪。
宋玉·九辨靚杪秋之遙夜兮。
又林杪。
柳宗元·登西山詩縈迴出林杪。
又集韻楚敎切,音鈔。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