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文言文意思
“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維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wéi
“维”字的古汉语解释
wéi
1.名词 系物的大绳子。《淮南子·天文》:“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引】对事物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常与“纲”连用,指国家的法度。《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
2.动词 系;连结。《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3.名词 隅;角落。《淮南子·天文》:“东北为报德之维也。”
4.动词 通“惟”,思考。《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维万世之安。”
5.介词 由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6.连词 和;与;同。《诗经·小雅·无羊》:“牧人乃梦,……旐维旟矣。”
7.<语气词>放在句首。《史记·秦始皇本纪》:“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
【又】<语气词>用以帮助判断。《史记·秦始皇本纪》:“是维皇帝。”
【辨】惟,唯,维。见“惟”字。
“维”国语辞典解释
wéi
名词1.繫物的粗繩子。《說文解字.糸部》:「維,車蓋維也。」 《儀禮.大射》:「中離維綱。」 唐.賈公彥.疏:「綱與維皆用繩為之。」
2.法度、綱要。《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
3.細長的東西。例: 「纖維」 。
4.姓。如漢代有維汜。
动词
1.繫、拴。《儀禮.士相見禮》:「飾之以布,維之以索。」 唐.元稹〈大觜鳥〉詩: 「白鶴門外養,花鷹架上維。」
2.連結。《周禮.夏官.大司馬》:「建牧立監,以維邦國。」
3.保持、護全。例: 「維持」 、「維護」 。《韓非子.心度》:「故民樸而禁之以名,則治,世知維之以刑,則從。」
副词
僅、只有。《詩經.小雅.谷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 《史記.卷二.夏本紀》:「毋若丹朱傲,維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絕其世。」
助词
置於句首或句中的語氣詞,無義。通「惟」 、「唯」 。《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唐.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维”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𠀤音惟。說文車蓋維也。
又博雅係也。
詩·小雅縶之維之。
傳維,繫也。
公羊傳·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馬維婁。
註繫馬曰維,繫牛曰婁。
又詩·小雅四方是維。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維邦國。
註維,猶連結也。
又儀禮·太射禮中離維綱。
註侯有上下綱,其邪制射舌之角爲維。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屠維。
又前漢·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
註維,所以繫船。
又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又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斗。
又楚辭·天問幹維焉繫。
註維,綱也。
又爾雅·釋詁伊維侯也。
註發語辭。
韻會案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又訓獨,尚書助辭皆用惟字,詩助辭多用維字,左傳助辭用唯字,論語助辭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維糸,繫也。唯从口,專辭也,應辭也。然皆語辭,古書皆通用之。
又地名。
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
註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又姓。
姓氏急就篇漢維汜,妖巫,卷縣人。
又於恭切,音雍。
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盧維。
釋文盧音雷。維,於恭反。考證:〔楚辭·天問幹維焉繫。註維,網也。〕 謹照原文網也改綱也。〔爾雅·釋詁維,伊維也。〕 謹照原文改伊維侯也。
“维”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糸」,「隹」聲,會以繩索綁繫小鳥(馬敍倫),本義是綁繫。詳解: 金文從「糸」,「隹」聲,會以繩索綁繫小鳥(馬敍倫),本義是綁繫。《詩.小雅.白駒》:「縶之維之」,毛亨傳:「維,繫也。」
「維」的本義是綁繫,引申之,繫物的大繩又稱「維」,《儀禮.大射》:「中離維綱」,鄭玄注:「侯有上下綱,其邪制躬舌之角者為維。」賈公彥疏:「綱與維皆用繩為之。」《淮南子.天文》:「天柱折,地維絕。」由綁繫引申有維持、維護等義,維持秩序的綱紀、綱要亦稱為「維」。《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金文用作人名。
《說文》:「維,車蓋維也。从糸,隹聲。」段玉裁注:「引申之,凡相系者曰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