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文言文意思
“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搜”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ōu

“搜”字的古汉语解释

sōu

1.动词 寻找。左思《吴都赋》:“瓌奇。”

2.动词 搜索;搜查。曹植《七启》:“林索险。”

“搜”国语辞典解释

sōu

名词
1.茜草,可作染料。《說文解字.艸部》「蒐,茅蒐,茹慮。人血所生,可以染絳。」 《山海經.中山經》「其陽多玉,其陰多蒐。」

2.古代稱春天或秋天的打獵為「蒐」《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动词
1.狩獵。《穀梁傳.昭公八年》「秋,蒐于紅。」

2.聚集。《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二人役歸一人,簡兵蒐乘。」

3.尋求。《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以稱朝廷蒐補闕軼,緝熙彌文之意。」

4.隱藏。《左傳.文公十八年》「靖譖庸回,服讒蒐慝。」

sōu

动词
1.找尋、尋求。《漢書.卷六.武帝紀》「秋,閉城門大搜,發謫戌屯五原。」 《聊齋志異.卷一.狐嫁女》「已而主人斂酒具,少一爵,冥搜不得。」

2.檢查、檢點。例: 「搜身」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不肯搜自己狂為,只待要覓別人破綻。」

“搜”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疎鳩切,音蒐。與𢯱同。
 又先侯切,潄平聲。義𠀤詳𢯱字註。
 又集韻先彫切,音蕭。,動貌。亦省作叟。
 又蘇曹切,音騷。
 又蘇后切,音叟。義𠀤同。
 又先奏切,音潄。人名。
莊子·讓王篇王子援綏登車。
 又集韻韻會𠀤山巧切,音稍。攪,亂也。
韓愈詩炎風日攪。
上聲。

“搜”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初文作「」(隸變後作「」),會以手持火炬在屋內搜找之意,後被借作表示老者,又增「」旁作「」表示搜尋、尋求義。

詳解: 從「」,「」聲。初文作「」(隸變後作「」),會以手持火炬在屋內搜找之意,後被借作表示老者,又增「」旁作「」表示搜尋、尋求義。如《文選.左太沖〈吳都賦〉》:「相與昧潛險,搜瓌奇。」「瓌奇」指珍奇的東西。又如《文心雕龍.章句》:「是以搜句忌於顛倒,裁章貴於順序,斯固情趣之指歸,文筆之同致也。

  「」也表示搜索、搜查。如《莊子.秋水》:「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陸德明釋文:「搜,索也。《漢書.武帝紀》:「冬十一月,發三輔騎士大搜上林,閉長安城門索,十一日乃解。

  「」可作象聲詞,形容疾速的聲音。如《詩.魯頌.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鄭玄箋:「束攵搜然,這勁疾也。」孔穎達疏:「搜為矢行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