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文言文意思
“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突”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突”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急速地向前冲;冲击。《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出刀枪鸣。”

2.形容词 突然。《诗经·甫田》:“未几见兮,而弁兮。”

3.形容词 高起;凸起。《过小孤山大孤山》:“自舟中望山,兀而已。”

4.名词 烟囱。《曲突徙薪》:“更为曲,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突骑】冲锋陷阵的骑兵。

【突将】冲锋陷阵的将士。

【突兀】⒈高耸。⒉突然;意外。

“突”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凸起、高出周圍。例: 「突起」「突出」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一》「南崖有亭前突,北崖橫倚樓。」

2.猛衝、衝撞。例: 「突圍」《文選.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蹷。」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序》「遭漢中微,盜賊奔突。」

3.觸犯、冒犯。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氣丕丕冒突天顏。」

4.穿通、攻破。《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

名词
煙囪。例: 「煙突」「曲突徙薪」 。元.盧琦〈漁樵共話圖〉詩: 「我渴魚可羹,爾歸突未煙。」


副词
忽然、猝然。例: 「突飛猛進」「突如其來」《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蕃時年七十,聞難作,將官屬諸生八十餘,人並拔刃,突入承明門。」

“突”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韻會陀骨切集韻他骨切,𠀤音葖。
揚子·方言江湘謂卒相見曰。一曰出貌。
詩·齊風而弁兮。
 又觸也,欺也。
任昉·致大司馬簫衍記室箋府朝初建,俊賢翹首,維此魚目,唐璵璠。
 又穿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伐𨻰,宵𨻰城。
,穿也。
 又禿也。
荀子·非相篇孫叔敖禿長左。
謂短髮可凌人者。
 又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
植謂戸之維持鎖者也,植木爲之,又名傳。
 又名也。
 又惡馬曰
前漢·𠛬法志以鞿而御駻
,惡馬。
 又竈
前漢·霍光傳其竈直
集韻作堗。
 又守城之門。
後漢·竇融傳公孫述令守門。
門,守城之門。
 又屈,吐,𠀤外國姓。
 又說略雀自塞北來者,或名曰厥。
 又集韻他括切,音捝。義同。
 又集韻徒結切,音垤。犬從穴中暫出也。
 又滑也。
易·離卦如其來如。王肅讀。
 又集韻陁沒切,音揬。義同。
 又字彙補都木切,音督。
山東志濟南府有趵泉,在白雪樓之前。
 又叶杜外切,音兌。
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𤀰瀑噴味,犇遯碭

“突”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會犬從穴中突然竄出之意,表示突然、忽然。

詳解: 從「」從「」,會犬從穴中突然竄出之意,表示突然、忽然。《說文》:「突,犬从穴中暫出也。从犬在穴中。」徐鍇《繫傳》:「犬匿於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又《廣雅.釋詁二》:「突,猝也。」例子如《詩.齊風.甫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意謂加冠。《周易.離》:「突如其來如」,孔穎達疏:「突然而至,忽然而來。

  「」表示突襲、衝撞。如《漢書.爰盎鼂錯傳》:「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撓亂也。」顏師古注:「突騎,言其驍銳,可用衝突敵人也。《文選.班孟堅〈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蹶。

  「」引申表示觸碰、冒犯。如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必乘危蹈險,騁舟奮驪,突刃觸鋒,為士卒先。《後漢書.鄧寇列傳》:「是以不敢觸突天威,而自竄山林,以俟陛下發神聖之聽,啟獨睹之明。

  「」表示穿、破。《玉篇.穴部》:「突,穿也。」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六月,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杜預注:「突,穿也。《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18-3:「皮革橐(蠹)突。」整理者云:「蠹突,被蟲嚙穿。

  「」表示凸出、鼓起。《集韻.沒韻》:「突,出皃。」如《莊子.說劍》:「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悅之。」成玄英疏:「鬢毛突出。《呂氏春秋.任地》:「子能以窐為突乎?

  「」可表示煙囱。如《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還表示洞穴、隧道。如《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裴松之注引《魏略》:「亮又為地突,欲踊出於城裡。」唐代張鷟〈游仙窟〉:「娘子莫分疏,兔入狗突裏,知復欲何如!

  「」在近現代漢語中亦作象聲詞。如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員外又驚又喜,心窩裏突突地跳。」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44回:「鳳姐兒自覺酒沉了,心裏突突的似往上撞,要往家去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