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窾”文言文意思
“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窾”字

拼音:kuăn

“窾”字的古汉语解释

kuǎn

名词 空隙;空当处。《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空。《庄子?养生主》:“批大郤,道大。” 《淮南子?说山》:“见木浮而为舟。”(人类看到了空的树木浮在水上,就知道了造船。)【又】挖空,掏空。《汉书?杨王孙传》:“木为椟。”(椟:小棺材。)【窾坎】形容物体撞击的声音。《石钟山记》:“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窾”国语辞典解释

kuǎn

名词
縫隙、孔穴。《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 唐.成玄英.疏:「窾,空也,骨節空處。」 唐.柳宗元〈霹靂琴贊.序〉:「始枯桐生石上,說者言有蛟龍伏其窾。」


形容词
1.中空。《淮南子.說山》「見窾木浮而知為舟,見飛蓬轉而知為車。」

2.虛假、不實。《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窾言不聽,姦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窾”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韻會正韻苦管切集韻苦緩切,𠀤音款。空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實不中其聲者謂之
,空也。
莊子·達生篇啓寡聞之民。
 又字彙補枯也。
揚子·太𤣥經枯木,衝振其枝。
 又集韻枯公切,音空。
莊子·養生主批大卻,導大。向秀讀。
 又集韻苦禾切,音科。
淮南子·說山訓木浮,而知爲舟。見飛蓬轉,而知爲車。
,空也。
 又水名。
莊子·外物篇踆于水。
,音科。
 又類篇取亂切。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