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文言文意思
“穿”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穿(简繁同形)
拼音:chuān
“穿”字的古汉语解释
chuān
1.动词 穿透,突破。《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2.动词 凿,掘。《察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动词 通过,经过。《登泰山记》:“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动词 贯串。《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5.形容词 破,破损。《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6.动词 穿戴。《[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7.名词 洞,孔。《宋书·刘秀之传》:“柱有一穿。”
【穿鼻】1.听命于人,如牛鼻之穿绳而不能自主。2.古代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梁书·武帝纪上》:“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
【穿穴】1.洞穴。2.强求其通。
【穿杨】《战国策·西周策》载:“楚国的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够在百步之外射穿杨柳的叶子。后人以“穿杨”比喻文章技艺能够得到世人的承认。唐彦谦《送樊琯司业还朝》:“惬心频拾芥,应手屡穿。”
【穿逾】穿壁翻墙。
【穿凿】1.凿通。王充《论衡·答佞》:“穿垣墙,狸步鼠窃,莫知谓谁。”2.牵强附会。任意牵合意义,强求其通。《论衡·奇怪》:“儒生穿,因造禹、契逆生之说。”
“穿”国语辞典解释
chuān
动词1.挖鑿、挖掘。《詩經.召南.行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禮記.月令》:「穿竇窖,脩囷倉。」
2.貫通、通過。例: 「穿針引線」 、「穿鞋帶」 、「穿越馬路」 。
3.著衣襪等。例: 「穿衣服」 、「穿襪子」 。
形容词
破敗的。《莊子.山木》:「衣弊屐穿,貧也,非憊也。」
副词
透澈、明白、顯明。例: 「說穿」 、「看穿心事」 、「望穿秋水」 、「拆穿西洋鏡」 。
“穿”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緣切,音川。說文通也,穴也。
詩·召南誰謂䑕無牙,何以穿我屋。
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
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
又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
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
又廣韻孔也。
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
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
又國名。
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
又本草百穿,蜂房也。
又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又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正韻樞絹切,𠀤音釧。貫也。
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
又叶樞倫切,音春。
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乗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無文。
註寧,讀近寅。穿,樞倫切。
又韻會小補於權切,音淵。火起貌。
“穿”形意通解
略說: 從「穴」,從「牙」,本義為鑿通、穿孔。詳解: 從「穴」,從「牙」,本義為鑿通、穿孔。《說文》:「通也。从牙在穴中。」《詩‧召南‧行露》:「誰謂鼠無角,何以穿我墉?」
「穿」可表示挖掘、開鑿。《禮記‧月令》:「(仲秋之月)可以築城郭,建都邑,穿竇窖,脩囷倉。」
「穿」也表示通過、透過(空隙、空間等)。漢王充《論衡‧狀留》:「針錐所穿,無不暢達。」
「穿」還表示貫通、貫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杜篤、賈逵之曹,劉珍、潘勗之輩,欲穿明珠,多貫魚目。」
「穿」亦表示孔、洞。《周禮‧考工記‧陶人》:「甑實二釜,厚半寸,脣寸,七穿。」
「穿」也指墓穴。《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時有群燕數千,銜土投丁姬穿中。」顏師古注:「穿謂壙中也。」
「穿」亦指水道。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三》:「三穿既決,水流疏分,指狀表目,亦謂之三門矣。」
「穿」還指盛茶的器具。唐陸羽《茶經‧具》:「穿,江東、淮南剖竹為之,巴川、峽山紉穀皮為之。」
「穿」也表示破敝。《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則不出於四方。」何休注:「穿,敗也。」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