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国语辞典解释
chuán
名词1.航行水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例: 「汽船」 、「輪船」 、「帆船」 、「鐵殼船」 。
2.形狀或作用類似船的物體。例: 「太空船」 。
“船”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食川切,音膞。說文舟也。
世本共鼓貨狄作船,黃帝臣。
揚子·方言舟,自關而西謂之船。
釋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
史記·淮隂侯傳信乃益爲疑兵,陳船欲渡臨晉。
註索隱曰:劉氏云:陳船,地名,在舊關之西,今之朝邑,非也。案京兆有船司空縣,不名陳船。陳船者,陳列船艘,欲渡河也。
左思·蜀都賦戈船掩乎江湖。
又正字通皮船,明少保戚繼光濟水法,用生牛馬皮,竹木緣之如箱形,火乾,再用竿繫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乗一人,兩皮船合縫,可乗三人。
又韻會衣領曰船。
正字通俗以船爲襟穿。續演繁露云:杜詩,天子呼來不上船,或言衣襟爲船,誤。按蜀人呼衣繫帶爲穿,俗因改穿作船。
又姓。出姓苑。
又天船,星名。見丹元子·步天歌。
又集韻余專切,音沿。義同。
俗作舡,非。
“船”形意通解
略說: 從「舟」,「㕣」聲,本義為水上主要運輸工具。詳解: 從「舟」,「㕣」聲,本義為水上主要運輸工具。見於金文,但辭殘且意義不詳。《說文》:「舟也。从舟,鉛省聲。」 段玉裁改為「从舟㕣聲」,注云:「古言舟,今言船。」《莊子‧漁父》:「有漁夫者,下船而來。」
「船」可表示用船運載。唐韓愈〈平淮西碑〉:「蔡人告飢,船粟往哺。」
「船」也表示船型的酒杯。唐李濬〈松窗雜錄〉:「上因聯飲三銀船,盡一巨餡。」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