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文言文意思
“椽”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椽(简繁同形)
拼音:chuán
“椽”字的古汉语解释
chuán
名词 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圆木条。《左传·桓公十四年》:“冬,宋人以诸侯伐郑……以(郑)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
【椽笔】像椽子一样大的笔。比喻重要的文章或杰出的写作才能。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椽”国语辞典解释
chuán
名词架在桁上用以承接木條及屋頂的木材。《左傳.桓公十四年》:「以大宮之椽,歸為盧門之椽。」 《晉書.卷八五.諸葛長民傳》:「屋中柱及椽桷間,悉見有蛇頭,令人以刀懸斫,應刃隱藏,去輒復出。」 也稱為「椽子」 。
“椽”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直孿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𠀤音傳。說文榱也。
廣韻屋角也。
爾雅·釋宮疏屋椽,齊魯名桷,周人名榱。
左傳·桓十四年宋以大宮之椽歸,爲盧門之椽。
註圓曰椽,方曰桷。
前漢·藝文志茅屋采椽。
又集韻柱戀切,傳去聲。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