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文言文意思
“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舟(简繁同形)
拼音:zhōu
“舟”字的古汉语解释
zhōu
1.名词 船。《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又】乘船;坐船。《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动词 环绕。《诗经·公刘》:“何以舟之,维玉及瑶。”
【舟楫】⒈船和浆,泛指船只。⒉比喻辅佐大臣。
【舟师】⒈水军。⒉船家。
“舟”国语辞典解释
zhōu
名词1.船。例: 「輕舟」 、「一葉扁舟」 、「逆水行舟」 。《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2.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动词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舟”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𠀤音周。說文船也。
釋名舟言周流也。
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
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爾雅·釋水天子造舟。
註比船爲橋。
又諸侯維舟。
註維連四船。
又大夫方舟。
註倂兩船。
又士特舟。
註單船。
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
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爲舟。
呂氏春秋虞姁作舟。
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爲舟。
物理論化〈彳瓜〉作舟。
束皙·發蒙記伯盆作舟。
又正韻載也。
又韻會帶也。
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
傳舟,帶也。
又尊下臺,若今時承槃。
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
正字通一說古彝有舟,設而陳之,爲禮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壷,缾之與罍。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漢敦足舟,𠂹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虛設以承彝也。形制詳博古圖。
又地名。
左傳·襄十四年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
註臯舟,吳險阨之道。
又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
註息舟,楚邑。
又哀二十一年請除館于舟道。
註舟道,齊地。
又覆舟,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維出覆舟。
又官名。
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
註舟牧,主舟之官也。
又姓。
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
又與周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
註故書舟作周。鄭司農云:周當爲舟。
又韻補叶陟魚切,音朱。
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又詩·大雅何以舟之。
朱註之遙反。與下刀叶。
“舟”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舟船之形。《說文》云:「舟,船也。」詳解: 古代木船用大樹挖削而成。《說文》云:「舟,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許慎認為古時侯共鼓與貨狄二人,把木挖空作船,把木削作槳來渡河。「舟」字甲骨文、金文是象形字,象木船形,本義是船。戰國以後,由於「舟」字的寫法與「月」形相當接近,不少字的「舟」旁與「月」旁相混,如「朕」、「服」等。
「舟」字甲骨文用作方國名。傳世文獻仍有此用例,如《國語.鄭語》:「禿姓舟人,則周滅之矣」,韋昭注:「禿姓,彭祖之別。舟人,國名。」疑「舟」字甲骨文亦可用作祭名,如《屯南》2296:「庚申卜,舟燎二牢」。「燎」亦祭名,「牢」指圈養的牛,因此全句指庚申日占卜,以兩頭牛進行舟祭和燎祭。另有以為「舟」字有用作本義,如《合集》24609:「王其尋舟于河。」于省吾認為「尋舟」指順水而行舟,這裏指王順水乘舟渡河,此例也有以為「尋」為祭名,「舟」也作祭名用。金文「舟」字用作本義。如鄂君啟舟節:「屯三舟為一航」,指集合三艘船為一組來航行。另伯唐父鼎有「舟龍」一詞,張政烺認為指龍形之舟,姑備一說。「舟」字金文亦可用作族氏名與人名。
「舟」字於傳世文獻中可通作「周」。如《詩.小雅.大東》:「舟人之子,熊羆是裘。」鄭玄箋:「舟,當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