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文言文意思
“州”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州(简繁同形)
拼音:zhōu
“州”字的古汉语解释
zhōu
1.名词 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说二千五百家为一州,一说一万家为一州。《周礼·大司徒》:“五党为州。”
2.名词 古代行政区,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诸葛亮《草庐对》:“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州”国语辞典解释
zhōu
名词1.水面上的陸塊。同「洲」 。《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
2.行政區域劃分的名稱。例: 「蘇州」 、「加州」 。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3.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州綽。
副词
穩固。《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
“州”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𠀤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
廣雅州,殊也,浮也。
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
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
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
書·舜典肇十有二州。
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
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
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
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
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
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
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又周禮·地官五黨爲州。
註州二千五百家。
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又國名。
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
傳淳于公如曹。
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
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又邑名。
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
註州縣,今屬河內郡。
又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
註楚邑,淮南下蔡縣。
又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
註南郡有州陵縣。
又姓。
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
註晉大夫。
又爾雅·釋畜白州驠。
註州,竅。
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又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又叶專於切,音朱。
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考證:〔左傳·昭二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 謹照原文二年改三年。〔襄二十二年州綽出奔齊。〕 謹照原文二十二年改二十一年。
“州”形意通解
略說: 「州」與「水」的甲骨文相似,字象水中有陸地之形。羅振玉釋:「州為水中可居者,故此字旁象川流,中央象土地。」本義是河中可居之地。參見「水」。詳解: 「州」與「水」的甲骨文相似,字象水中有陸地之形。羅振玉釋:「州為水中可居者,故此字旁象川流,中央象土地。」本義是河中可居之地。參見「水」。《說文》:「州,水中可居者曰州。周遶其㫄,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詩》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之。𠄓,古文州。」「州」本義為水中陸地,傳世文獻中仍有用作本義,《漢書.地理志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
甲骨文用作族氏名,《合集》849正:「州臣㞢(有)逃」,指州族有逃亡的罪隸。
金文有「州人」一詞,「州」為從屬殷商之部族,居陝西渭水流域,周公𣪕:「易(賜)臣三品:州人。」字又用作地名,嗝比盨:「州、瀘二邑。」又用作人名,州戈:「州。」另金文有「州句」一名,為越國國君名,典籍作「朱句」。越王州句劍:「戉(越)王州句自乍(作)用僉(劍)。」《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句踐卒,子王鼫與立。王鼫與卒,子王不壽立。王不壽卒,子王翁立。」司馬貞索隱引《紀年》:「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為盲妬。次朱句立。」
戰國竹簡「州」用作行政區域,《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25:「禹通淮與忻(沂),東注之海,於是乎競(青)州、莒州始可處也。」全句指禹疏通了淮水與沂水,引導它們向東流入大海,於是乎青州、莒州便開始可以居住了。《爾雅.釋地》:「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楊州,濟河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