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言文意思
“周”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周(简繁同形)
拼音:zhōu
“周”字的古汉语解释
zhōu
1.形容词 周密;细密。《谋攻》:“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2.形容词 周到;周全。《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3.动词 合;密合。《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复盖周密无际。”
4.动词 团结。《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动词 环绕。《项脊轩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6.形容词 全;周遍。《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7.名词 朝代名。约公元1066年至公元256年。周朝的都城也称“周”。
8.动词 通“赒”。周济;救济。《齐民要术序》:“周人之急。”
【周遭】周围。
“周”国语辞典解释
zhōu
形容词1.完密、嚴謹。例: 「周密」 、「周詳」 。《左傳.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說文解字.口部》:「周,密也。」 唐.劉知幾《史通.卷五.補註》:「范曄之刪後漢也,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蓋云備矣。」
2.完備、充足。《左傳.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 《紅樓夢》第六四回:「後來不料遭了官司,敗落了家產,弄得衣食不周,那裡還娶得起媳婦呢?」
3.全部、整個。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濼陽消夏錄》:「見數物似人似獸,周身麟皴,班駁如古松。」
名词
1.朝代名:(1)參見「周朝」 條。(2)參見「北周」 條。(3)唐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4)參見「後周」 條。
2.環繞區域的外圍部分。例: 「圓周」 、「周圍」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注》:「池東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
3.量詞。計算環繞次數的單位。例: 「環島一周」 、「繞場兩周」 。
4.滿一年。通「週」 。例: 「周年」 、「周歲」 。
5.一星期。例: 「周末」 。
6.姓。如明代有周順昌。
动词
1.環繞。例: 「周而復始」 。《楚辭.屈原.九歌.湘君》:「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2.救濟、援助。通「賙」 。例: 「周濟」 。《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夷王梅賾等並帥支黨來附遜,遜傾財帛,周贍經卹。」 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八.恤貧濟老》:「富家沿門親察其孤苦艱難,遇夜以碎金銀或錢會插于門縫,以周其苦。」
副词
普遍、全、都。例: 「眾所周知」 。《易經.繫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以古揆今,則似內重,共惟祖宗所以預圖而深計,固非小臣所能臆度而周知。」
zhōu
名词1.滿一年。例: 「週歲」 。《野叟曝言》第一七回:「爹爹知恩報恩,寫下遺囑,昨日才過週年,你就翻爹爹的招嗎?」
2.星期。例: 「週末」 。
3.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週等於一星期。例: 「歷時四週」 。
4.環繞區域的外圍部分。同「周」 。《三國演義》第二〇回:「與天子獵於許田,軍士排開圍場,週廣二百餘里。」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我如今添造房屋,修理得錦錦簇簇,週迴花木,栽植得整整齊齊。」
动词
環繞循迴。通「周」 。《紅樓夢》第一三回:「嬸嬸好痴也。否極泰來,榮辱自古週而復始,豈人力能可常保的。」
形容词
1.一星期一次的。例: 「週刊」 。
2.全部、整個。通「周」 。《兒女英雄傳》第四〇回:「一痛快,不覺收了眼淚,嗤的一笑,立刻頭就不暈了,心寬體胖,週身的衣裳也合了折兒了。」
副词
普遍、全、都。通「周」 。例: 「眾所週知」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嘉靖壬子,城外週鑿城隍,至正南迤東,竁地丈許,有絡石,工役斲截之。」
“周”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𠀤音州。廣韻徧也。
易·繫辭知周乎萬物。
又至也。
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傳周,至也。
又忠信也。
書·太甲自周有終。
傳用忠信有終也。
詩·小雅行歸于周。
論語君子周而不比。
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又終也。
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
註周,猶終竟也。
又說文密也。
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
註深密不測,故周也。
又曲也。
詩·唐風生于道周。
傳周,曲也。
又詩·周南疏周,代名,其地在岐山之陽,漢屬扶風美陽縣。
又廣韻備也。
前漢·路溫舒傳鍛錬而周內之。
註晉灼曰:精熟周悉,致之法中也。
又廣韻周帀也。
前漢·劉向傳周回五里有餘。
韻會俗作週,非。
又鳥名。
爾雅·釋鳥巂周。
疏今謂之子規。
又韓非子·說林篇鳥有周周者,重首而屈尾,將欲飮于河則必顚,乃銜其羽而飮之。一作翢。
又不周,山名,在崑崙。
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
又風名。
白虎通西北曰不周風。不周者,不交也,言隂氣未合化也。
又陽周,平周,定周,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郡陽周縣,西河郡平周縣,鬰林郡定周縣。
又姓。
廣韻本自周平王子,別封汝川,人謂之周家,因氏焉。
又魏獻帝次兄普氏,後攺爲周氏。
又複姓,魏初徴士燉煌周生烈。
又與賙通。
論語君子周急不繼富。
孟子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又叶市朱切,音殊。
季歷哀慕歌梧桐萋萋,生于道周。宮榭徘徊,臺閣旣除。
“周”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刻有花紋之玉器。朱芳圃以為字象方格縱橫,刻劃文采之形,當為「彫」、「琱」之初文。本義是彫琢玉器。詳解: 「周」字甲骨文釋義有二:一說以為象田疇之貌(魯實先),一說則以「周」為「彫」、「琱」之初文,字象有彫飾的玉器(孫常敘),《說文》:「琱,治玉也。一曰石似玉。从玉周聲。」按「周」字充當「實」、「畫」等字的部件,似乎較難理解為田疇,且金文中「周」有用作「琱」的本義,故這裏採用後一種說法。「周」因借用作國名,所以金文又在字形下方別加「口」形,甲金文國名之字往往加「口」作分化符號。西周晚期字形上部漸與「用」字同形,戰國文字多承此而來,小篆亦因此誤從「用」,《說文》:「周,密也。从用、口。」
甲骨文「周」用作方國名,與姬姓的周國有別,如《合集》6657正:「王叀周方正(征)」,指稱王要征伐稱為周的方國。又《合集》6812正:「令多子族比犬𥎦(侯)翦周」,指命令多子族聯合犬侯來翦除周這個方國。另「周」字甲骨文亦有用作姬姓的周國,《合集》22264有「帚(婦)周」一名,為周國女子嫁給殷王者。
金文「周」字可用作本義,如縣妃𣪕有「周玉」一詞,即為「琱玉」。另金文「周」多指姬姓王朝,毛公鼎:「皇天引猒(厭)厥德,配我有周」,全句指皇天賜予這樣綿長和充厚的德,可與我周王室相匹配。又金文中有「周廟」一詞,為周王室之宗廟;「周邦」則指周王室、周天下。金文中「周」亦可指周朝都城,如曶鼎:「王才(在)周。」
金文中有「周公」、「周生」、「周師」,俱為人名。「周公」為周文王第四子姬旦,夨令方彝:「王令(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即王命令周公之子明保掌管政府的內政與外務,領導諸卿士、僚友(馬承源)。「周生」為西周王朝之宰。至於「周師」,陳夢家以為周師即《周禮》之師氏,職責在「以其兵服守王門之外」。守宮盤:「守宮對揚周師釐」,指守宮答謝稱揚周師之賜。「宗周」指的是周朝初建時酆、鎬二京隔河相望的一帶,即今之西安近郊。而「成周」則指西周時的東都,由周公旦所建。周亡後,平王東遷成周,即今之洛陽白馬寺以西之地。
「周」由花紋的細密引申有周密、謹嚴的意思,《左傳.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杜預注:「周,密也。」又繼而引申有親密之義,《左傳.文公十八年》:「醜類惡物,頑囂不友,是與比周。」孔穎達疏:「比是相近也,周是親密也。」
另「周」有遍佈的意思,如《廣雅.釋詁二》:「周,徧也。」又引申有圍繞的意思,《楚辭.九歌.湘君》:「水周兮堂下。」王逸注:「周,旋也。」而邏輯中的「周延」(distributed),亦指遍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