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窅”文言文意思
“窅”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窅(简繁同形)
拼音:yǎo
“窅”字的古汉语解释
yǎo
1.动词 下陷。《灵枢经》卷九:“按其腹,窅而不起。”
2.形容词 深;深远。郦道元《水经注·汶水》:“石壁窅窱,如无道径。”谢脁《敬亭山》诗:“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窅然】⒈深远的样子。⒉怅惘的样子。
“窅”国语辞典解释
yǎo
动词遠望。《文選.謝朓.敬亭山詩》:「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 李善注引《聲類》曰:「窅,遠望也。」 唐.賈至〈巴陵早秋寄荊州崔司馬吏部閻功曹舍人〉詩: 「曠如臨渤澥,窅疑造瀛洲。」
形容词
幽遠、精深。《莊子.知北遊》:「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
副词
幽靜、沉寂。唐.李白〈山中問答〉詩: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窅”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烏皎切集韻韻會正韻伊鳥切,𠀤音杳。說文深目也。
又深遠貌。窵窅,深也。
又集韻於絞切,音拗。
又一叫切,音窔。義𠀤同。
又廣韻集韻於交切韻會幺交切,𠀤咬平聲。義同。
又窅窊,曲貌。
前漢·禮樂志窅窊桂華。
註桂華之形,窅窊然也。
又字彙補莫賢切,音緜。
莊子·逍遙遊窅然喪其天下焉。
註窅然,猶悵然。李頤說。
集韻或作𥄀𥃧䁱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