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文言文意思
“爻”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爻”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áo

“爻”字的古汉语解释

yáo

《周易》中组成卦的长短横道。

【爻辞】《周易》中说明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

【爻象】《周易》以六爻相交成卦,卦所表示的形象为爻象。

“爻”国语辞典解释

yáo

名词
1.八卦上的橫線,長的全線「⚊」 稱為「陽爻」 ,斷開的兩段線「⚋」 稱為「陰爻」 。每三爻合成一卦,共八卦,而二卦相重可得六十四卦。《易經.繫辭上》「爻者,言乎變者也。」

2.二一四部首之一。

xiáo

(一)之讀音。

“爻”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胡茅切集韻韻會正韻何交切,𠀤音肴。
說文交也。象易六頭交也。
易·繫辭者,言乎變者也。
 又也者。效此者也。
 又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又集韻後敎切,音斆。本作效。象也。一曰功也。或作傚効。通作詨。
正韻易,法之謂坤。陸音胡孝切,按易繫辭今文作效。

“爻”形意通解

略說: 古人常用一種竹木小片作算籌或占卦,全字象擺出竹木小片之形(沈培),本義是用筮數進行占算。

詳解: 古人常用一種竹木小片作算籌或占卦,全字象擺出竹木小片之形(沈培),本義是用筮數進行占算。傳世文獻中多以「」為構成《易》卦的橫道,分為陰爻和陽爻。每三爻可組成一卦,共得八卦;八卦相疊後,六爻便能組合出六十四卦。《易.繫辭上》:「爻者,言乎變者也。

  徐中舒、季旭昇以為「」字從重「」,「」為「」的初文,字象交午之形,用以表示縱橫交錯的意思。《說文》:「爻,交也。象《易》六爻頭交也。凡爻之屬皆从爻。

  另,傳世文獻有以「」釋「」,《廣雅.釋詁三》:「爻,效也。」王念孫疏證:「〈繫辭傳〉云:『爻也者,效此者也。』又云:『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又『效法之謂坤。』古本皆作爻。是爻、效同聲同義。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用筮數進行占卜,《合集》13705:「爻馬,亡(無)疾。」意指為馬匹進行占卜,沒有疾病。又用為氏族名,《合集》9268正:「爻入……」。另,字又讀為「」,用作人名,《合集》3397:「㞢(侑)于爻(學)戊。」「學戊」為殷人先王時代的巫師,卜辭意指對學戊進行侑祭。

  金文「」用作族氏名,爻父丁𣪕:「爻,父丁。」「」又用為「」,指車箱兩旁車欄上的橫木。白䢅鼎記王之賞賜物中有「幬爻(䡈)」一詞,表示覆䡈之物。傳世文獻多寫作「」,《說文》:「䡈(較),車騎上曲銅也。从車,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