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文言文意思
“裳”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裳(简繁同形)
拼音:cháng/shang
“裳”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áng
1.名词 古人穿的下衣。《诗经·绿衣》:“绿衣黄裳。”(衣:上衣。)《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容。”《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注】古代男女都穿“裳”,不是裤子,是裙的一种,但不同于现在的裙子。
【裳裳】鲜明美盛的样子。《诗经·小雅》:“裳者华,其叶湑兮。”(:茂盛。)
“裳”国语辞典解释
cháng
名词古代下身穿的衣服稱為「裳」 。即裙子。《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漢.毛亨.傳:「上曰衣,下曰裳。」
shāng
(一)之又音。“裳”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𠀤音常。說文下帬也。
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詩·邶風綠衣黃裳。
禮·曲禮暑無褰裳。
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
集韻本作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