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文言文意思
“昌”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昌(简繁同形)
拼音:chāng
“昌”字的古汉语解释
chāng
1.形容词 兴盛;强盛。《谭嗣同》:“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2.形容词 健壮;美好。《诗经·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昌言】1.善言,正当的言论。《尚书·大禹谟》:“禹拜昌。”(大禹接受善言。)2.书名,全名是《仲长子昌》。东汉仲长统著。
“昌”国语辞典解释
chāng
形容词1.光明。例: 「昌明」 。《玉篇.日部》:「昌,明也。」 《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2.恰當、美好。《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圖纍承彼洪族兮,又覽纍之昌辭。」 唐.楊烱〈老人星賦〉:「獻仙壽兮祝堯,奏昌言兮拜禹。」
动词
存活。《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名词
姓。如明代有昌海。
“昌”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𠀤音倡。說文美言也。
爾雅·釋詁昌,當也。
書·大禹謨禹拜昌言曰。
傳昌,當也。
又博雅盛也。
書·仲虺之誥邦乃其昌。
傳國乃昌盛。
又詩·鄭風子之昌兮。
傳昌,盛壯貌。
又詩·齊風猗嗟昌兮。
箋昌,狡好貌。
又說文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按詩·齊風·雞鳴作東方明矣,朝旣昌矣。與說文所引不同。
又物也。
莊子·在宥篇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
註司馬云:百昌猶百物也。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昌本。
註昌,蒲。本,菹也。
又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
註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𠀤居,以成天象。
又集韻尺亮切,音唱。倡,或作昌。
“昌”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日」從「口」,會太陽剛出時呼喚大家起身幹活的叫聲,這種叫聲大概多數有一定的調子,是歌唱的一個源頭,「昌」是「唱」的初文(裘錫圭)。本義是叫喊、高呼。詳解: 甲金文從「日」從「口」,表示曉日初出,呼唱報曉,呼醒眾人。古人物質缺乏,故多靠陽光取暖,早上陽光衝破黑暗,光明和暖,使人很容易不自覺地鼓舞歡呼(參王獻唐〈周昌鉨考〉)。這與常人一般喜歡晴天多於陰天的心情是一貫的。故「昌」字會太陽剛出時呼喚大家起身幹活的叫聲,這種叫聲大概多數有一定的調子,是歌唱的一個源頭,「昌」是「唱」的初文(裘錫圭〈說字小記〉)。本義是叫喊、高呼。「昌」字的本義是日出而呼喚,與「名」字(表示黑夜中說出自己的名字)相類,參見「名」。
春秋戰國文字多有變體,或把「日」形置於「口」內,「口」形或訛變為「甘」、「日」,《說文》小篆訛為從「日」從「曰」,而《說文》籀文仍保留從「口」之形。
甲骨文用作祭名。金文表示繁盛、昌盛,蔡侯申盤:「子孫蕃昌」。
竹簡讀作「唱」,表示稱贊,《銀雀山漢簡.晏子.一六》:「公射,出質,堂上昌(唱)□」。傳世本《晏子春秋.外篇第八.晏子死景公哭之稱莫復陳告吾過》作「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意謂景公射箭,箭脫靶而去,大夫們還異口同聲地稱贊他射得好(孫彥林、周民、苗若素)。又讀作「倡」,表示提倡、宣揚,《郭店簡.緇衣》簡30:「古(故)大人不昌(倡)流[言]」,傳世本《禮記.緇衣》作「故大人不倡游言」。
《說文》:「昌,美言也。从日从曰。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𣅊,籒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