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惝”文言文意思
“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惝”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chǎng

“惝”字的古汉语解释

chǎng

1.(又读tǎng)怅惘;失意。《庄子·则阳》:“客出,而君然若有亡焉。”

2.通“敞”。空阔,广大。《淮南子·精神训》:“廓而虚,清靖而无思虑。”

【惝怳】1.失意。谢眺《郡内登望》诗:“怅望心已极,魂屡迁。”2.模糊不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视眩眠而无见兮,听而无闻。”

“惝”国语辞典解释

chǎng

形容词
1.悵惘、失意。《莊子.則陽》「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2.害怕的樣子。《楚辭.嚴忌.哀時命》「悵惝罔以永思兮,心紆軫而增傷。」 宋.洪興祖.補注:「惝,驚貌。」

tǎng

(一)之又音。

“惝”康熙字典解释

與𢠵。
玉篇怳,失意不悅貌。
莊子·則同陽篇客出,而君然若有亡也。

“惝”形意通解

」亦作「𢠵」,惆悵失意之貌。《集韻》:「惝,惝然,惘也。」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