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文言文意思
“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裁”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cái

“裁”字的古汉语解释

cái

1.动词 剪裁;裁制。

【引】制作;写作。杜甫《江亭》诗:“帮林归未得,排闷强诗。”

2.动词 删减。

【引】节制。《国语·吴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与之,救其不足,其有馀,使贫富皆利之。”

3.动词 裁断;裁决。《战国策·秦策一》:“臣愿悉言所闻,大王其罪。”

【又】主宰。《吕氏春秋·恃君》:“然且犹万物,制禽兽,服狡虫。”特指杀,自杀称自裁。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在尘埃之中。”

4.副词 衡量。《淮南子·主术训》:“取民则不其力。”

5.名词 体制;风格。张衡《西京赋》:“取殊于八都。”(八都:八方。)

6.量词 用于布帛之类。《新唐书·归崇敬传》:“学生谒师,贽用腶脩一束,酒一壶,衫布一,色如师所服。”

7.副词 通“才”。仅仅。《战国策·燕策一》:“如婴儿,言不足以求正,谋不足以决事。”

8.名词 通“材”。材器,材质《管子·形势》:“大者,众之所比也。”

【裁察】明察裁断。《汉书·晃错传》:“愚臣无知,唯陛下。”

【裁度】量度而定取舍。《新唐书·李泌传》:“泌谓:‘废正月晦,以三月朔为中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

【裁画】裁断谋面。

【裁鉴】品评鉴赏。

【裁节】抑制;节制。

【裁制】1.规划;安排。《新唐书·王徽传》:“兴复殿寝,有宜。”2.节制;抑制。陈寿《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裁”国语辞典解释

cái

动词
1.用刀剪等把紙或布割裂、剪開。《說文解字.衣部》「裁,制衣也。」 例: 「裁布」「裁紙」《南齊書.卷三二.張岱傳》「恕未閑從政,美錦不宜濫裁。」

2.縫製。《文選.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文綵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3.削減。例: 「裁軍」「裁員」《紅樓夢》第三六回:「如今說因為襲人是寶玉的人,裁了這一兩銀子,斷乎使不得。」

4.決斷、判斷。例: 「裁罪」《左傳.僖公十五年》「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 《韓非子.初見秦》「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

5.量度。唐.韓愈〈感春〉詩五首之二:「孤吟屢闋莫與和,寸恨至短誰能裁。」

6.控制。例: 「獨裁」《楚辭.賈誼.惜誓》「神龍失水而陸居合,為螻蟻之所裁。」

7.殺。《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

8.寫作。唐.杜甫〈江亭〉詩: 「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名词
體制、格式。例: 「體裁」「新裁」《文選.張衡.西京賦》「取殊裁於八都,豈啟度於往舊?」


副词
僅。通「纔」《戰國策.燕策一》「雖大男子,裁如嬰兒。」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時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

“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牆來切,𠀤音材。
說文制衣也。
玉篇裂也。
 又儀禮·士喪禮疏布單衣,漢時名爲通
 又節也。
易·繫辭化而之謂之變。
吳語救其不足,其有餘。
 又鑒別也。
後漢·李膺傳獨持風
 又自,自殺也。
前漢·霍光傳卒有物故自
 又度也,與財通。
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
 又通纔。
前漢·功臣傳戸口可得而數,什二三。
 又廣韻昨代切,音在。亦製也。
穀梁傳序靡定。
讀去聲。
 又韻補叶前西切,音齊。
楚辭·惜誓黃鵠後時而寄處兮,鴟梟羣而制之。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爲螻蟻之所

“裁”形意通解

略說: 從「」,「𢦒」聲。本義是裁製衣服。

詳解: 從「」,「𢦒」聲。本義是裁製衣服。《說文》:「裁,制衣也。」如《論衡.譏日》:「作車不求良辰,裁衣獨求吉日,俗人所重,失輕重之實也。《顏氏家訓.勉學》:「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

  「」表示裁減、刪減。如《國語.吳語》:「越國之中,富者吾安之,貧者吾與之,救其不足,裁其有餘,使貧富皆利之,求以報吳。《漢書.食貨志》:「其後,上郡以西旱,復修賣爵令,而裁其賈以招民。」顏師古注:「裁謂減省之也。

  「」也表示衡量、判斷。如《戰國策.秦策一》:「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淮南子.主術》:「及至亂主,取民則不裁其力,求於下則不量其積。」高誘注:「裁,度也。《三國志.魏書.任蘇杜鄭倉傳》:「縣囚繫數百人,畿親臨獄,裁其輕重,盡決遣之。

  「」表示自裁、自殺。如《史記.李斯列傳》:「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漢書.賈誼傳》:「其有大辠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裁。」顏師古注:「裁,謂自刑殺也。《宋書.武帝本紀上》:「大軍未至,孟昶便望風自裁。

  「」還表示體制、風格。如《文選.張平子〈西京賦〉》:「取殊裁於八都,豈啟度於往舊?《顏氏家訓.文章》:「但使不失體裁,辭意可觀,便稱才士。《文心雕龍.明詩》:「然詩有恒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

  「」通「纔(才)」。如《戰國策.燕策一》:「寡人蠻夷僻處,雖大男子,裁如嬰兒。」「」表示僅僅。李賀〈謝秀才有妾四首〉「邀人裁半袖」,王琦注:「裁字古與纔字通用,作僅字解。《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於是教裁出,答已入。」「」表示剛剛。

  「」和「」、「」、「」在古書中經常通用。如《韓非子.十過》斬山木而財之」,王先慎集解:「財、裁、材三字並同。《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顏師古注:「裁,與才同。《管子.形勢》裁大者,眾之所比也」,俞樾按:「裁,讀為材。」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齊獻書於燕王章》第36-37行:「故王能材(裁)之。」「」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