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文言文意思
“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猜(简繁同形)
拼音:cāi
“猜”字的古汉语解释
cāi
1.副词 怀疑。《后汉书·曹褒传》:“修补旧文,独何猜焉?”
2.动词 嫌恶。
【又】嫉恨。
3.猜测。柳永《少年游》词:“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4.看;看待。刘长卿《小鸟篇上裴尹》诗:“少年挟弹遥相猜,遂使惊飞往复回。”
5.<语气词>。表示感叹,一般用于词曲的句末。董解元《西湘记诸宫调》卷七:“都是俺今年浮灾,烦恼煞人也猜!”
【猜贰】疑忌。《梁书·侯景传》:“臣闻股肱体合,则四海和平;上下猜,则封疆幅裂。”
【猜隙】因猜忌产生裂痕。《宋书·刘湛传》:“及俱被时遇,猜渐生。”
【猜险】多疑而阴险。
“猜”国语辞典解释
cāi
动词1.懷疑、起疑心。例: 「猜忌」 。《左傳.昭公三年》:「雖朝夕辱於敝邑,寡君猜焉。」 宋.歐陽修〈清平樂.小庭春老〉詞: 「別來音信全乖。舊期前事堪猜。」
2.推測、想像。例: 「猜測」 、「猜想」 。《紅樓夢》第五〇回:「眾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
名词
忌疑、妒恨之心。例: 「兩小無猜」 。《後漢書.卷三八.馮緄傳》:「苟曰無猜,盜跖可信。」
“猜”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倉才切,音偲。說文恨賊也。
揚子·方言猜,恨也。
左傳·僖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註兩無猜恨。
又玉篇疑也,懼也。
左傳·昭七年雖吾子,亦有猜焉。
又小爾雅猜,很也。
史記·吳起傳猜忍人也。
“猜”形意通解
略說: 從「犬」,「青」聲,表示嫉恨。詳解: 從「犬」,「青」聲,表示嫉恨。《說文》:「恨賊也。从犬,青聲。」《文選‧潘岳〈馬汧督誄〉》:「忘爾大勞,猜爾小利。苟莫開懷,于何不至。」李善注:「《方言》曰:『猜,恨也。』」
「猜」常表示猜疑、懷疑。《左傳‧昭公七年》:「夫子從君,而守臣喪邑,雖吾子亦有猜焉。」杜預注:「言季孫亦將疑我不忠。」楊伯峻注:「猜,猜疑。」
「猜」可表示嫌棄。《後漢書‧張衡傳》:「於心有猜,則簋飧饌餔猶不屑餐,旌瞀以之。」李賢注:「猜,嫌也。」
「猜」也表示恐懼、害怕。《廣雅‧釋詁二》:「猜,懼也。」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白巢居數年,不跡城市,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
「猜」還表示猜想。宋王安石〈兩馬齒俱壯〉:「兩馬不同調,各為世所猜。問之不能言,使我心悠哉!」
「猜」亦用作語氣助詞,表示感嘆。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簌簌的裙兒前刀兒短,被你風韻韻煞人也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