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文言文意思
“狙”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狙”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狙”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猕猴。《庄子·齐物论》:“众皆怒。”

2.动词 窥伺,暗中观察动静。《管子·七臣七主》:“从而好小察。”

“狙”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獼猴屬動物的泛稱。體色灰或褐色,臉及臀部呈紅或粉紅色。雄獼猴的牙齒長而尖銳,是主要武器。生活在樹上與地上。以果實、穀物、昆蟲及蔬菜為食。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〇下.釋獸》「狙,獼猴也。」


形容词
狡猾、奸詐。例: 「狙詐」 。唐.柳宗元〈罵尸蟲文〉:「縱其狙詭,延其變詐。」 《聊齋志異.卷一〇.席方平》「且飛揚其狙獪之奸,更不嫌乎鬼瘦。」


动词
伺機、窺伺。《管子.七臣七主》「從狙而好小察。」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

“狙”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親去切集韻韻會正韻七慮切,𠀤音覻。
說文玃屬。从犬,且聲。
戰國策兵固天下之喜也。
,玃屬而狡黠,言兵家如之而可喜。
 又管子·七臣七主篇而好小察。
,伺也,謂旣任臣有所爲,必從而伺之。
史記·留侯世家良與客擊秦皇帝博浪沙中。
服虔曰:,伺𠋫也。七預反。應劭云:,伺也。一云伏伺也。之伺物,必伏而𠋫之,故今云𠋫是也。
 又說文一曰,犬也。暫齧人者。一曰犬不齧人也。
 又集韻莊助切,音詛。猿類。
莊子·齊物論公賦芧。朝三而暮四,衆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皆悅。
 又徐無鬼吳王浮于江,登于之山,衆見之,恂然棄而走。
 又廣韻韻會七余切集韻千余切,𠀤音疽。
廣韻猿也。
集韻猨屬。
 又前漢·諸侯王表詐之兵。
應劭曰:,伺也。音若蛆。師古:音千絮反。
 又山海經倚帝之山有獸,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如。
如鼠,耳銳喙。
 又集韻正韻𠀤子余切,音苴。猿屬。
 又山海經北號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而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
郭璞曰:猲,音葛苴。◎按韻書引山海經,皆作獦狚。考證:〔前漢·宣帝紀詐之兵。應劭曰,,伺也。若蛆反。〕 謹按宣帝紀無此文。謹照原文宣帝紀改諸侯王表。若蛆反改音若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