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文言文意思
“襄”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襄”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xiāng

“襄”字的古汉语解释

xiāng

1.动词 上升。《三峡》:“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

2.形容词 高。张衡《西京赋》:“岸夷余,修路峻险。”

3.动词 完成;帮助完成。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复命蒙古大臣掌故者事。”

【襄羊】徘徊,放荡不定的样子。

“襄”国语辞典解释

xiāng

动词
1.完成、成就。例: 「共襄盛舉」《左傳.定公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2.上、登越。《書經.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

3.除去。《詩經.鄘風.牆有茨》「牆有茨,不可襄也。」

副词
輔助。例: 「襄助」「襄理」「襄贊元首」


名词
姓。如漢代有襄楷。

“襄”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𠀤音湘。
說文漢令:解衣而耕謂之
 又上也。
書·堯典懷山陵。
包山上陵也。
 又臯陶謨思曰:贊贊哉。
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
 又除也。
詩·鄘風牆有茨,不可也。
 又成也。
左傳·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事,禮也。
 又駕也。
詩·鄭風兩服上
上駕,馬之最良者也。
 又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
駕,謂更其肆也。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謂之七
 又史記·諡法解辟地有德曰,甲冑有勞曰
 又地名。
史記·高祖功臣侯表平。
索隱曰屬臨淮。
後漢·郡國志上黨郡垣。
 又廣韻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陽郡,西魏攺州,因水立名。
韻會宋升陽府。
 又姓。
後漢·楷傳註風俗通曰:姓,楚大夫老之後。
說文作𧞻。
 又𦦶、𦦬。

“襄”形意通解

略說:」字的構形初意不明。甲骨文從◎(所象形不明)從「」或「」,疑象人伸手解衣,致力於耕作之形(許慎、劉心源、高鴻縉)。

詳解:」字的構形初意不明。甲骨文從◎(所象形不明)從「」或「」,疑象人伸手解衣,致力於耕作之形(許慎、劉心源、高鴻縉)。

  一說甲骨文象人頭頂戴物之形(何琳儀)。一說象人舉起兩手,捋起衣袖之形,是攘臂的「」的初文。此說的問題是字形下部的人還有手形。早期金文與甲骨文形同,後期金文加從「」為意符。或加「」旁,是土壤的「」的專字。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24234:「才(在)襄」。金文用作人名。又表示輔助,毛公鼎:「襄辥(乂)氒(厥)辟」,表示輔助他的君主。

  「」本作「𧞻」,又作「𡣿」,《說文》:「𧞻,《漢令》:解衣耕謂之襄。从衣𤕦聲。𡣿,古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