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言文意思
“列”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列”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liè

“列”字的古汉语解释

liè

1.动词 通“裂”。分割;分裂。《荀子·大略》:“古者地建国。”《梦游天姥吟留别》:“缺霹雳,丘峦崩摧。”

2.名词 行列;位次。《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

3.动词 排列;陈列。《梦游天姥吟留别》:“仙之人兮如麻。”

4.动词 开列;列出。《记王忠肃公翱事》:“乃伪为屋券,贾五百金。”

5.形容词 众,各。《货殖列传序》:“富于国之君。”

6.形容词 一般的;普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观。”

7.动词 通“烈”,焚烧。韩愈《祭鳄鱼文》:“昔先王既有天下,山泽,罔绳擉刀,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8.形容词 通“烈”。显赫;光明。《汉书·贾谊传》:“贪夫殉财兮,士殉名。”

【列列】⒈形容高高耸立的样子。⒉形容行列分明的样子。⒊形容风吹动。

【列眉】像眉毛一样暴露无遗。表示显而易见,无可怀疑。

【列缺】⒈高空。⒉闪电。

【列士】⒈指有名望的人。⒉同“烈士”。

“列”国语辞典解释

liè

名词
1.行次。《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濟,而未成列。」 《禮記.喪大記》「火三列,黼三列。」 唐.孔穎達.正義:「列,行也。」

2.位次、職位。《論語.季氏》「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3.類。例: 「這不在討論之列。」「他們公司開發出新系列的產品。」

4.量詞。計算成行成列的人或物的單位。例: 「一列火車」「營房前站著一列士兵。」

5.姓。如戰國時有列禦寇。

动词
1.分解、分開。通「裂」《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

2.依次排比。例: 「排列」「陳列」「列隊」 。晉.陶淵明〈詠荊軻詩〉:「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3.安排、放入。例: 「大家的意見均列入紀錄。」

形容词
各、眾。例: 「列國」「列祖列宗」《紅樓夢》第六二回:「我來了,全仗列位扶持。」


副词
一一的。例: 「列舉」

“列”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良薛切集韻韻會力櫱切,𠀤音裂。
說文分解也。
廣韻行次也,位序也。
前漢·韋玄成傳恤我九
九卿之位。
顏延之·曲水詩序婆娑于九
 又軍伍。
左傳·僖二十二年不鼓不成
 又布也,𨻰也。
班固·西都賦陛戟百重,周廬千
 又周禮·地官·稻人舍水。
者,𠗲其町畦,必使平垣,則水可止舍也。
 又姓。
廣韻鄭有禦𡨥。
 又集韻力制切,音例。比也。

“列”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亦聲。本義是分解、分裂。

詳解: 從「」從「」,「」亦聲。本義是分解、分裂。《說文》:「列,分解也。」如《管子.樞言》:「先王不貨交、不列地,以為天下。《史記.田叔列傳》:「衛將軍從此兩人過平陽主,主家令兩人與騎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斷席別坐。」此義後來寫作「」。《荀子.哀公》:「兩驂列,兩服入廄。」楊倞注:「列與裂同。」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車蕃(藩)蓋強折列(裂)。」簡文作「」,讀為「」。

  「」表示行列,如《左傳.襄公十五年》:「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衛、大夫,各居其列,所謂周行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又專指軍隊的陣列、陣法。《廣韻.薛韻》:「列,陣也。」如《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吳子.料敵》:「敵人遠來新至,行列未定可擊。

  「」也表示排列、陳列,如《禮記.禮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鍾、鼓,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荀子.王霸》:「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以飾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勞,論其慶賞,歲終奉其成功以效於君。」楊倞注:「列,置於列位也。

  「」表示眾多、各個,如《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固周制也。《荀子.天論》:「列星隨旋,日月遞炤。」楊倞注:「列星,有列位者,二十八宿也。《史記.高祖本紀》:「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

  「」表示陳述,如《史記.伯夷列傳》:「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漢書.司馬遷傳》:「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顏師古注:「列,陳也。

  「」通作「」。《說文》段注:「古假借烈為列。」如《戰國策.韓策二》:「非獨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吳師道注:「列、烈通。《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名聲施於無窮,功列著而不滅。」舊校:「五臣本作烈。」參見「」。

  「」亦可作量詞。《朱子語類》卷89:「今不異廟,只共一堂,排作一列,以西為上。」又如「一列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