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文言文意思
“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劣”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liè

“劣”字的古汉语解释

liè

1.形容词 弱小。《促织》:“即捕得三两头,又弱不中款。”

2.形容词 不好,低下。与“优”相对。《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得所。”

【又】<形意动>以……为劣;认为……不中用。《促织》:“成以其小,之。”

3.副词 仅,只。《梁书·钟嵘传》:“学谢眺得‘黄鸟度青枝。’”

“劣”国语辞典解释

liè

形容词
1.壞、不好。例: 「劣等」「劣勢」「優劣」「土豪劣紳」

2.少。《三國志.卷六一.吳書.陸凱傳》「臣闇於大理,文不及義,智慧淺劣。」

3.虛弱。三國魏.曹植〈辯道論〉:「壽命長短,骨體強劣,各有人焉。」

副词
僅、恰好。《宋書.卷四五.劉懷慎傳》「德願善御車,嘗立兩柱,使其中劣通車軸,……打牛奔從柱間直過。」

“劣”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力輟切集韻韻會龍輟切,𠀤音埓。
說文弱也。从力少。
徐曰會意。
廣韻鄙也,少也。
揚子·法言彼以其回顏以其貞顏其乎。
 又,薄也。僅僅不足之辭。
宋書·劉懷貞傳子德願善御車。常立兩柱,使其中,通車軸。驅牛奔,從柱閒直過。
集韻通作𢚃。

“劣”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本義是弱小。

詳解: 從「」,從「」。本義是弱小。《說文》:「劣,弱也。从力,少聲。」如《法言.五百》:「從之,則棄其所習,逆其所順,強其所劣,捐其所能。《後漢書.順帝紀》:「夏五月丁丑,詔幽、并、涼州刺史,使各實二千石以下至黃綬,年老劣弱不任軍事者,上名。

  「」引申表示不足、不及。《廣雅.釋詁二》:「劣,減也。」王念孫疏證:「劣者,少之減也。」如《論衡.儒增》:「夫德劣故用兵,犯法故施刑。《文選.潘安仁〈閑居賦〉》:「退求己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

  「」往往表示能力低下,古書中常與「」相對。「優劣」連用,表示高下好壞。如《白虎通.爵》:「帝王之德有優劣,所以俱稱天子者何?《文心雕龍.知音》:「是以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斯術既形,則優劣見矣。

  「」還表示調皮、頑劣。如南宋楊萬里〈過招賢渡〉:「柳上青蟲寧許劣,垂絲到地卻回身。」明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則願得紅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兒休惡!

  「」可作程度副詞,表示僅僅。如唐代孟浩然〈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小溪劣容舟,怪石屢驚馬。」又表示剛剛。如南宋陳克〈菩薩蠻〉:「綠陰寂寂櫻桃下,盆池盆照薔薇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