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文言文意思
“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力”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力”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力气;气力。《齐桓晋文之事》:“一羽之不举,为不用焉。”

2.名词 能力;力量。《信陵君窃符救赵》:“出入王卧内,能窃之。”

3.名词 威力;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4.名词 武力。《项羽本纪赞》:“欲以征经营天下。”

5.名词 人力;劳力。《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

6.名词 功劳。《五人墓碑记》:“不可谓非五人之也。”

7.动词 尽力;用力。《殽之战》:“武夫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力”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靜止或運行速度)的效能稱為「力」 ,計算單位為「牛頓」例: 「動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2.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例: 「臂力」「體力」《詩經.邶風.簡兮》「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3.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例: 「火力」「風力」「水力」

4.才能、能力。例: 「智力」「實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5.權勢。例: 「權力」《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6.以力氣供人役使的僮僕。例: 「苦力」

7.姓。如宋代有力起。

8.二一四部首之一。

副词
盡力、拚命。例: 「力爭上游」《漢書.卷九五.南粵傳》「樓船力攻燒敵。」

“力”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勁健之形。
增韻筋,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
孟子聖人旣竭目焉,旣竭耳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誦聖德。
師古曰:,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珍。
,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
,苦戰也。
 又病甚曰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
 又爲人役者曰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牧之後。
 又韻補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力”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古農具,用農具耕作需要力氣,引伸指有力氣。

詳解: 甲骨文象古代農耕工具,是由原始農業中挖掘植物或點種用的尖頭木棒發展而成的一種發土工具,字形裡的短畫象踏腳的橫木(裘錫圭)。使用農具耕作需要力氣,引伸為有力氣之意。

  後來的「」便是由力形農具發展而成的,力形農具改窄尖為寬刃,就成為木耜了。此外,「」和「」(包括後來的「」)是兩種不同的農具,「」下歧頭,「」、「」下一刃,「」仿效樹枝式的農具,「」為仿效木棒式的農具(裘錫圭)。

  甲骨文用作動詞,疑表示用耒耜翻土耕作。金文用義有二:一,表示力氣、力量,弔夷鐘:「靈力若虎,堇(勤)勞其政事。《詩.邶風.簡兮》:「有力如虎,執轡如組。」二,表示功勞,中山王鼎:「寡人庸其德,嘉其力。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从力。」段玉裁注引作:「能禦大災。」說文釋形不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