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懔”文言文意思
“懔”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懔(简繁同形)
拼音:lǐn
“懔”字的古汉语解释
lǐn
动词 危惧;看见危险而害怕。《尚书·五子之歌》:“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潘岳《关中》:“主忧臣劳,孰不祗懔?”
【懔懔】恐惧的样子。
“懔”国语辞典解释
lǐn
动词敬、畏。《文選.潘岳.關中詩》:「主憂臣勞,孰不祗懍?」
形容词
危懼。《書經.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漢.孔安國.傳:「懍,危貌。」
“懔”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力稔切集韻韻會力錦切,𠀤音廩。集韻懼貌。
廣韻敬也。
又畏也。
書·泰誓百姓懍懍。
前漢·食貨志直爲此懍懍。
註危也。
又通作稟。
前漢·賈誼傳直爲此稟稟。
又集韻或作伈。
又通作㐭𥠌。
又集韻韻會𠀤盧感切,音壈。坎懍,困極也。或作廩。
前漢·揚甘泉賦下隂潛以慘廩。
註亦寒涼之意。廩讀如本字,又魯感反。
又寒添貌。
又集韻巨禁切,音𤘡。心怯也。
俗作𢤭,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