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文言文意思
“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流”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liú

“流”字的古汉语解释

liú

1.动词 水流动。《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

2.形容词 泛指流动。《过秦论》:“伏尸百万,血漂橹。”

3.动词 时间的流逝。《祭妹文》:“则虽年光倒。”

4.动词 流浪;漂泊。《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亡者也。”

5.动词 流放;放逐。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屈原列传》:“虽放,眷顾楚国。”

6.动词 流传;传播。《尚书·泰誓》:“毒下国。”

7.名词 河流;水流。《劝学》:“不积小,无以成江海。”

8.名词 流派;派别。《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百家之言。”

9.名词 某一类人;同一类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

【流宕】⒈放任;放荡。⒉流浪;漂泊。

【流光】⒈闪耀的光。⒉逝去的时光。⒊光芒闪烁。

【流眄】流移不定地观看。

【流辟】淫邪;邪乱。

【流冗】流散;流离。

【流俗】⒈世俗;流行的习俗。⒉俗人;世俗之人。

“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覃也。
謂水之,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
 又爾雅·釋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火。
 又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
 又書·禹貢二百里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
 又放也。
書·舜典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淹于城陽。
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凡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道家,隂陽家,法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謙。
 又轉也。
禮·仲尼燕居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湎千日。
齊顏色,均衆寡謂之
 又長,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
 又黃,酒名。
詩·大雅在中。
 又雙,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流”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象倒子,下有三畫象生子時的羊水。「」是「」的省文,象產子之形。「」字當取意於產子時嬰兒從母親體內流出,故有流出之意。

詳解: 金文從「」,從「」,「」象倒子,下有三畫象生子時的羊水。「」是「」的省文,象產子之形。「」字當取意於產子時嬰兒從母親體內流出,故有流出之意。

  「」(毓)是「」的聲符,韻部幽覺對轉。戰國簡帛文字訛變為從二「」。戰國上下二虫可讀為「」,作為「」的聲符,韻部幽冬對轉。

  金文表示流出,中山王圓壺:「潸潸流涕。」「流涕」即流眼淚。古時「」表示眼淚,後來才表示鼻涕。

  《說文》:「𣹭,水行也。从沝㐬。㐬,突忽也。流,篆文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