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文言文意思
“劫”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劫”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jié

“劫”字的古汉语解释

jié

1.名词 胁迫;威逼。《荆轲刺秦王》:“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2.动词 抢劫;掠夺。《汉书·王尊传》:“阻山横行,剽良民。”

3.名词 劫灾;灾祸。佛教用语。《大日经》:“周遍生圆光,如灾猛焰。”

4.名词 梵语“劫波”的省称,佛教称世界由生成至毁灭的一个轮回为一劫。《红楼梦》:“以不知过了几世几。”

“劫”国语辞典解释

jié

动词
1.用威嚇的手段脅迫。《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 宋.蘇洵〈六國論〉:「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2.強取、搶奪。例: 「打劫」「搶劫」「打家劫舍」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

名词
1.梵語音譯「劫波」 ( kalpa)的略稱。一個極為長久的時間單位。佛教以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即毀滅一次,再重新開始為「一劫」例: 「大劫」「小劫」「賢劫」

2.災難、災禍。例: 「浩劫」「劫難」「劫後餘生」《聊齋志異.卷一.嬌娜》「今有雷霆之劫。」

3.圍棋上指從屬未定,可互相牽制的棋眼。《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這一盤鄒泰來卻殺死四五塊,陳木南正在暗歡喜,又被他生出一個劫來,打個不清。」

“劫”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居怯切集韻韻會訖業切,𠀤音衱。
說文欲去以力脅止曰。一曰以力去曰
徐曰會意。
玉篇强取也。
正韻奪也,勢脅也。
禮·儒行之以衆。
 又韻會,猶汲汲也。
韓文人皆
 又傅毅·舞賦形態和神意協,從容得志不
言雍容不相廹也。
 又浩,宮殿大階級也。
杜甫·玉臺觀詩因王造,平臺訪古遊。
韻會通作刧。亦通作刦。

“劫”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本義為脅迫。

詳解: 從「」,從「」,本義為脅迫。《說文》:「人欲去,以力脅止曰劫。或曰:以力止去曰劫。《左傳‧成公十七年》:「胥童以甲劫欒書、中行偃於朝。

  「」可表示搶奪;強取。《漢書‧酷吏傳‧尹賞》:「城中薄暮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枹鼓不絕。

  「」也表示盜賊。《南史‧宗愨傳》:「愨年十四,挺身與劫相距。

  「」還用作佛教名詞。梵文kalpa的音譯,「劫波」(或「劫簸」)的略稱,意為極久遠的時節。《敦煌變文集‧溫室講唱押座文》:「百年(千)萬劫作輪王,不樂王宮恩愛事。捨命捨身千萬劫,直至今身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