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文言文意思
“卯”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卯”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mǎo

“卯”字的古汉语解释

mǎo

1.名词 地支的第四位。

【又】十二时辰之,等于现在上午五时至七时。

2.古代官署办公从卯时开始,因此后来把点叫“点卯”,应名叫“应卯”。

【卯酉】指对立、矛盾。

“卯”国语辞典解释

mǎo

名词
1.地支的第四位。

2.時辰名。約當早晨五點到七點。

3.古代官署例定在卯時進行的報到點名等活動的代稱。如點名稱為「點卯」 ,點名冊稱為「卯簿」「卯冊」《水滸傳》第一〇一回:「一日,王慶五更入衙畫卯,幹辦完了執事,閒步出城南。」

4.參見「卯眼」 條。

动词
對上。例: 「他倆卯上了。」

“卯”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飽切,音昴。
說文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爲天門。
徐曰二月,隂不能制,陽冒而出也。天門,萬物畢出也。
 又廣韻辰名。
爾雅•釋天歲在曰單閼。
晉書•樂志,茂也,謂陽氣生而孳茂也。
韻會俗作夘,非。(戼)說文本字。與丣字上畫連者有別。丣音酉。六書正譌戼,闢戶也。从二戶,象門兩闢形。因聲借爲寅字,爲日出物生之象。

“卯”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字象雙刀之形,本義是宰殺牲畜的刀。後借為十二地支之第四。

詳解: 甲金文「」字的構形未有定論。「」、「」古音同屬幽部,「」即「」之假借字,《爾雅.釋詁》:「劉,殺也」(參王國維)。卜辭中,卯字常用作動詞指宰殺牲畜。後借為十二地支之第四。

  吳其昌認為象雙刀之形,孔廣居認為象二戶相背,乃開門之形。加藤常賢認為象鑣(馬口中所含的鐵環)形,白川靜認為象將牲肉割斷為二,各附有骨肉之象。林義光認為是兜鍪(頭盔)之「」本字,嚴一萍認為是「」本字,表示掘地而埋藏之意。按「」字構形初義未有滿意說法。

  甲骨文除借用作地支名、地名、人名外,讀作「」或「𠛓」,表示宰殺或剖割,《合集》333:「卯二十牛」,即屠宰二十頭牛,《玉篇》:「𠛓,割也。」金文多用作地支名,又用作人名。

  《說文》:「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為天門。凡卯之屬皆从卯。𩇨,古文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