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文言文意思
“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印”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ìn

“印”字的古汉语解释

yìn

1.名词 印章;印信。《<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不拜。”

2.动词 印刷。《活板》:“若止二三本,未为简易。”

3.名词 印刷的字模。《活板》:“每字为一,火烧令坚。”

4.形容词 符合。《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者矣。”

【印信】旧时公文书信所用印记的通称。

“印”国语辞典解释

yìn

名词
1.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圖章。例: 「官印」「鋼印」「玉印」《史記.卷六九.蘇秦傳》「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2.痕跡。例: 「腳印」「手印」

3.印度的簡稱。例: 「中印條約」

4.姓。如唐代有印倫。

动词
1.在物體上留下痕跡。例: 「烙印」「印上指紋」

2.印刷。例: 「刊印」「排印」「翻印」「這本書已經印好了。」

3.符合。例: 「心心相印」

“印”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𠀤因去聲。
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會意。
廣韻符,也。,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
增韻刻文合信也。
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二百石以上皆銅
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
 又姓。
廣韻左傳,鄭大夫段,出自穆公子,以王父字爲氏。

“印”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或「」從「」,而金文則大多從「」從「」。象用手(爪或又)按壓一蹲踞之人(卩)之狀。本義是按壓。「」是「」的初文。

詳解: 甲骨文從「」或「」從「」,而金文則大多從「」從「」,象用手壓人,使其蹲下,壓抑之義十分明顯,現代漢語「」字仍保留按壓的意思,如「烙印」、「打印」。「」後分化出「」字,專門表示壓抑。《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及〈乙本〉均有「高者印(抑)之,下者舉之」的句式,「」傳世本《老子》作「」,是「」原義為「」的鐵證。

  「」的本義是按壓、壓抑,而使用印章時即需要按壓,所以印章稱為「」。由按壓之義引伸,在事物上留下痕迹也稱「」,如印記、腳印。《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21:「縣嗇夫若丞及倉、鄉相雜以印之。」整理者注:「印,加蓋璽印封緘。」郭沫若《女神.登臨》:「腳上印着黃泥」。又指在紙上印上文字、圖畫,如印刷、打印。進而比喻牢記在心中。清佚名〈新年樂〉:「莫要忘了本來的教宗,卻要把愛國兩字印心胸。

  金文表示安撫,曾伯簠:「克狄(敵)淮尸(夷),印(抑)燮繁湯。」表示能抵擋淮夷,安撫繁湯,顯示國家強大。此外,毛公鼎:「告余先王若德,用印卲皇天」的「」字用義未有定論,唐復年釋為「仰昭」,郭沫若釋為「印昭」,認為是體念天心。

  《說文》」、「𢑏」應為一字。《說文》:「印,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屬皆从印。《說文》:「𢑏(𠨔),按也。从反印。𢮮(抑),俗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