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文言文意思
“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却(简繁同形)
拼音:què
“却”字的古汉语解释
què
1.动词 退;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
2.动词 打退;击退。《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又】<动使动>使……后退。《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却秦。”
3.动词 推却;推辞;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
4.动词 去;去掉。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5.动词 回头。《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6.副词 再;重;又。《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
7.副词 通“恰”,刚刚。《长亭送别》:“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却曲】曲折。
【却苏】死而复苏。
“却”国语辞典解释
què
动词1.推辭、拒而不受。例: 「推卻」 。《孟子.萬章下》:「卻之為不恭。」
2.退。例: 「退卻」 、「卻步」 、「卻敵立功」 。《文選.賈誼.過秦論》:「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蕃籬,卻匈奴七百餘里。」 唐.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副词
1.正、恰好。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 「歸路非關北,行舟卻向西。」 《水滸傳》第一五回:「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卻是五月初頭。」
2.倒、反。唐.司空圖〈漫書〉詩五首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3.還、再。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连词
但,表示轉折相承。《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雖然沒有十二分顏色,卻也明眉皓齒,蓮臉生春。」
助词
置動詞後,相當於「掉」 、「去」 、「了」 。例: 「忘卻」 、「拋卻」 。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一:「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