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阕”文言文意思
“阕”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闋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què
“阕”字的古汉语解释
què
1.动词 止息。《诗经·小雅·节南山》:“俾民心阕。”
【又】停止。周邦彦《浪淘沙慢·水竹旧院落》:“东门帐饮乍阕。”
【又】特指乐曲终止。谢灵运《九日从宋戏马台集送孔令》:“指景待乐阕。”
2.量词 乐曲每一次终止为一阕。《史记·留侯世家》:“歌数阕。”
【又】词有两段者,称为“前阕”和“后阕”。
“阕”国语辞典解释
què
动词1.事情結束,止息。《後漢書.卷三八.楊琁傳.論曰》:「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假署皇王者蓋以十數。」 宋.周邦彥〈浪濤沙.晝陰重〉詞: 「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
2.喪制滿期。唐.陳元光〈太母魏氏半徑題石〉詩: 「憂闋情猶結,祥回禫屆期。」
3.曲終。唐.韓愈〈感春〉詩五首之二:「孤吟屢闋莫與和,寸恨至短誰能裁。」
名词
1.曲調。《文選.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絃更興。」 宋.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詞: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2.量詞。計算歌、詞、曲的單位。《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歌數闋,美人和之。」
3.空缺。通「缺」 。漢.王符《潛夫論.邊議》:「傳子孫者,思安萬世,寄其身者,各取一闋。」
“阕”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𠀤傾雪切,音缺。說文事已閉門也。
玉篇止也。
博雅闋,訖也。
又玉篇息也。
詩·小雅君子如居,俾民心闋。
傳息也。
後漢·楊璇傳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
註息也。
又廣韻盡也。
前漢·王莽傳物物卬市,日闋亡儲。
註盡也,言當日卽盡。
張景陽·七命繁肴旣闋,亦有寒羞。
又玉篇終也。
增韻樂終也。
禮·文王世子有司告以樂闋。
註闋,終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鼓戒三闋。
前漢·張良傳歌數闋。
又空也。
莊子·人閒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
註闋,空也。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
又正韻門開也。
又集韻暌桂切,音䙆。止也。
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
註闋,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苦穴切,音湀。義同。
又集韻古穴切,音玦。馬名。
爾雅·釋畜回毛在背,闋廣。
疏旋毛在背者名闋廣。
又韻補叶音餽。
曹植·酒賦敘嘉賔之歡會兮,惟耽樂之旣闋。日晻暗於桑楡兮,命僕夫而皆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