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文言文意思
“榷”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榷(简繁同形)
拼音:què
“榷”字的古汉语解释
què
1.动词 专营;专卖。《汉书·武帝纪》:“初榷酒酤。”
2.动词 商讨;商量。《北史·崔孝芬传》:“商榷古今,间以嘲谑。”
“榷”国语辞典解释
què
名词1.獨木橋。《說文解字.木部》:「榷,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
2.賦稅、稅收。元.馬端臨〈文獻通考自序〉:「征榷之途有二:一曰山澤茶鹽坑冶是也;二曰關市酒酤征商是也。」
动词
1.專賣、專營。例: 「榷酒」 、「榷茶」 。《漢書.卷六十四下.賈捐之傳》:「孝武帝造鹽鐵酒榷之利,以佐用度,猶不能足。」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一.官政一》:「聽民間賈販,唯收稅錢,不許官榷。」
2.商量、研討。例: 「商榷」 。唐.劉知幾《史通.卷三.書志》:「榷而為論,未見其宜。」
“榷”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𠀤音覺。說文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
徐曰此卽今之所謂水彴橋也。
前漢·武帝紀初榷酒酤。
韋昭曰以木渡水曰𣙜。
師古曰步渡橋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
韻牋榷酤是征稅之法。
王莽傳謂之辜㰌。
晉書·南蠻傳謂之估較。義𠀤同。
又正韻居效切,音敎。義同。
又集韻克角切,音確。木名,枳也。有實如柚。
“榷”形意通解
略說: 從「木」,「隺」聲,本義為獨木橋。詳解: 從「木」,「隺」聲,本義為獨木橋。《說文》:「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从木,隺聲。」宋程大昌《演繁露‧闌出》:「榷者,水上獨木之橋也。」
「榷」可表示專賣、專利。唐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國家榷鹽,糶與商人。」
「榷」也表示徵收、徵稅。宋沈括〈賀樞密薛侍郎啟〉:「榷六路之饒,轉江淮之粟,而用不屈。」
「榷」還表示商討、研究。《北史‧崔孝芬傳》:「孝芬博聞口辯,善談論,愛好後進,終日忻然。商榷古今,間以嘲謔,聽者忘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