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阃”文言文意思
“阃”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阃”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kǔn

“阃”字的古汉语解释

kǔn

1.名词 门槛。《南史·沈顗传》:“顗送迎不越。”

2.名词 特指城门的门槛。《史记·冯唐列传》:“以内者,寡人制之。”

3.名词 统兵在外的将领。《〈指南录〉后序》:“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

4.名词 妇女居住的内室。《孔子家语·本命》:“教令不出于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外之非仪也。”

5.名词 妇女;女子。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铭》:“德斯谅。”

6.名词 特指妻子。《聊斋志异·柳生》:“尊薄相,恐不能佐君成业。”

【阃奥】内室深隐之处。

【阃德】妇德。

【阃外】统兵在外。

【阃域】范围,境界。

“阃”国语辞典解释

kǔn

名词
1.門檻、門限。《史記.卷一〇二.馮唐傳》「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 《南史.卷三六.沈演之傳》「勃就之,顗送迎不越閫。」

2.舊稱婦女居住的內室。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清夜謾勞神,幽閫添悲愴。」 《紅樓夢》第八三回:「省宮闈賈元妃染恙,鬧閨閫薛寶釵吞聲。」

3.對他人妻子的敬稱。《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鰍兒雙鏡重圓》「足下既然別娶,可攜新閫同來。」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尊閫夫人幾時亡故?」

4.古代指統兵在外的統帥或軍事機構。唐.白居易〈祭張敬則文〉:「自膺閫職,益茂勛猷。」 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至京口,得間奔真州,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約以連兵大舉。」

5.姓。如明代有閫立道。

“阃”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正韻𠀤苦本切,音悃。
廣韻門限也。
集韻門橛也。
史記·馮唐傳閫以內者,寡人制之。
此郭門之閫也,門中橛曰閫。
儀禮·士冠禮·布席於門中闑西閾外註閾,閫也。
易·師卦註閫外之事,將軍所裁,臨事制宜,不必皆依君命。
 又天閫。
前漢·揚雄傳天閫決兮地垠開。
天閫,天門之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悶切,音困。義同。
集韻本作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