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文言文意思
“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再(简繁同形)
拼音:zài
“再”字的古汉语解释
zài
1.数词 第二次。《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数词 两次。《送东阳马生序》:“日再食。”《促织》:“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3.副词 连接两个动作,表示先后关系。《活板》:“用讫再火令药熔。”
【注】在古代汉语中。“再”不是“再一次”的意思。如“三年再会”是说“三年之内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的意思。
【再蘸】⒈第二次斟酒。⒉再娶或再嫁。
【再四】多次。
【再造】⒈重新获得生命。⒉重建。
“再”国语辞典解释
zài
副词1.第二次、又一次、兩次。例: 「再見」 、「再嫁」 、「再鞠躬」 。《史記.卷六九.蘇秦傳》:「秦趙五戰,秦再勝而趙三勝。」
2.表示動作繼續重複。例: 「再接再厲」 、「再版」 、「失敗了再努力。」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3.表示一個動作接續在另一動作結束之後。例: 「吃完飯再走!」 、「先擦窗戶,再洗地板。」
4.更。表示行為程度的加深。例: 「你能這麼想,真是再好不過了。」
5.表示另有補充。例: 「再則」 、「再說」 、「再不然」 。
“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
徐曰一言舉二也。
玉篇兩也。
廣韻重也,仍也。
書·禹謨朕言不再。
禮·儒行過言不再。
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
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又子例切,音祭。
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再”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構形本義不明,疑本義是再次。詳解: 「再」字的構形未有定論。徐中舒認為「再」甲骨文象一條魚,從「再」的「冓」象二魚相遇。但此字與「魚」字有別,待考。白川靜認為象用工具編製線繩。許慎認為「再」表示舉一而得二,本義是兩、重複。《說文》:「再,一舉而二也。从一,冓省。」段玉裁注:「凡言二者,對偶之詞。凡言再者,重複之詞。一而又有加也。」
戰國文字或加「二」,或加「口」為飾,「二」也可能兼表兩義。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明。
金文表示第二次、再次,陳璋方壺:「陳得再立(蒞)事歲」,「立」讀作「蒞」,「蒞事」指臨事,表示陳得再次主持事務那一年。這種以事紀年的習慣也見於古書。叔尸鐘:「再拜稽首」,指再次跪拜叩頭。拜而又拜,以表示恭敬。又表示二,𠫑羌鐘:「唯廿又再祀」,指第二十二年。
戰國竹簡表示第二次、再次,《上博竹書二.昔者君老》簡1:「再三」,指第二次,第三次,表示一次又一次。《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又通假為「在」,表示察也(裘錫圭),《郭店簡.窮達以時》簡15:「窮達以時,幽明不再(在)。」「不察」疑即察也,這種句式多見於古書,全句表示窮困或通達都因為時機,善惡賢愚要仔細審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