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文言文意思
“胥”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胥”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胥”字的古汉语解释

1.副词 都;全。《答司马谏议书》:“然盘庚之迁,怨者民也。”

2.名词 小吏。《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而问焉。”《促织》:“里猾黠,假此科剑丁口。”

“胥”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古代掌管捉捕盜賊的官,後泛指小吏。例: 「胥吏」 。唐.柳宗元〈封建論〉:「是故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 宋.梅堯臣〈田家語〉詩: 「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

2.姓。如春秋時晉有胥甲。

动词
1.等待。《孟子.萬章上》「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

2.視察。《詩經.大雅.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副词
1.相、互相。《書經.大誥》「惟大艱人,誕鄰胥伐于厥室。」 《公羊傳.桓公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

2.皆、都。《詩經.小雅.角弓》「爾之教矣,民胥傚矣。」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天文斯觀,民胥以傚。」

助词
語末助詞。表示語氣。《詩經.大雅.韓奕》「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胥”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相居切集韻新於切,𠀤音湑。
說文蟹醢也。
韻會言其肉解也。
周禮·天官·庖人註靑州之蟹
 又集韻助也,待也。
 又廣韻相也。
書·太甲民非后,罔克匡以生。
無能相匡。
前漢·楚元王傳二人諫不聽,靡之。
,相也。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輕𠛬之名。
 又𠛬徒亦名靡。
莊子·庚桑楚靡登高而不懼。
靡,𠛬徒人也。
前漢·敘傳史遷薰以𠛬。
,相也。
 又集韻皆也。
詩·小雅君子樂
,皆也。
 又儲,謂蓄積待用也。
前漢·揚雄傳木雍槍累,以爲儲
有儲蓄,以待所須也。
 又官名。
周禮·地官師,二十肆,則一人皆二史。
及肆長,市中給繇役者。
禮·文王世子鼓南。
掌以六樂之會正舞位。
 又樹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留落邪。
邪似幷閭,皮可作索。
 又蝶名。
莊子·至樂篇蝴蝶,也。
蝴蝶一名
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胡蝶,也。化而爲蟲,生竈下。
 又語辭。
詩·小雅侯氏燕
君子樂
 又地名。
左傳·宣十二年車及于蒲之市。
 又閭,門名。
穀梁傳·成元年客不悅而去,相與立閭而語。
門名。
 又姓。
廣韻童,晉臣。見左傳·成十七年
 又人名。
左傳·哀十一年桑掩御國子。
前漢·功臣表復陽剛侯陳
 又集韻寫與切,音諝。
 又蘇故切,音素。義𠀤同。
 又正韻山徂切,音蔬。同蘇。
 又韻補上聲。
班固·靈臺詩屢維豐年。於皇樂。叶上廡雨。考證:〔周禮·地官師,二十四,則一人皆二史。〕 謹照原文二十四改二十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