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腴”文言文意思
“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腴”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腴”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腹下的肥肉。《论衡·语增》:“垂尺余。”

【又】泛指肥胖。《南齐书·袁彖传》:“彖形体充,有异于众。”

2.形容词 肥美。《战国策·赵策四》:“封以膏之地。”

3.形容词 丰裕。《晋书·周顗传》:“处能约。”

“腴”国语辞典解释

形容词
1.肥沃。例: 「膏腴之地」《金史.卷四七.食貨志二》「腴地盡入富家,瘠者乃付貧戶。」

2.豐滿。例: 「豐腴」 。唐.白行簡《李娃傳》「未數月,肌膚稍腴,卒歲,平愈如初。」

名词
1.肥肉。《文選.枚乘.七發》「犓牛之腴,菜以筍蒲。」 《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紀下》「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飯而已。」

2.豬狗的腸胃。《禮記.少儀》「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趨,舉爵則坐立飲。」 唐.孔穎達.正義:「腴,豬犬腸也。」

3.油脂。漢.王充《論衡.藝增》「稻粱之味,甘而多腴。」 宋.蘇軾〈送喬仝寄賀君〉詩六首之一:「結茅窮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盧。」

4.富裕之境。《晉書.卷六九.周顗傳》「伯仁凝正,處腴能約。」 唐.孟浩然〈贈蕭少府〉詩: 「處腴能不潤,居劇體常閒。」

“腴”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𠀤音逾。
說文腹下肥也。
廣韻
通雅凡肉肥耎處曰
禮·少儀進魚,冬右
,腹下也。
謂魚腹。
 又凡借以喻肥者皆曰
前漢·地理志爲九州膏
師古曰:腹之下肥曰,故取喻云。
 又班固·答賓戲愼修所志,守爾天符。委命供己,味道之
 又肥田稱膏
 又猪犬腸也。
禮·少儀君子不食圂
有似人穢。
猪犬腸也。
 又類篇勇主切,音雨。義同。
 又韻補叶音尤。
陳琳詩轗軻固宜然,𤰞陋何所羞。援兹自抑慰,研精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