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臬”文言文意思
“臬”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臬”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niè

“臬”字的古汉语解释

niè

1.名词 射箭的靶子;目标。张衡《东京赋》:“桃弧棘矢,所发无。”

2.名词 古代用来测日影定方位的标竿。陆倕《石阙铭》:“陈圭置,瞻星揆地。”

3.名词 法度。《尚书·康诰》:“汝陈时。”

4.名词 极限。王粲《游海赋》:“其深不测,其广无。”

“臬”国语辞典解释

niè

名词
1.箭靶子。例: 「射臬」《文選.張衡.東京賦》「桃弧棘矢,所發無臬。」

2.古代測量日影方位的桿柱,用以計算時間。《文選.陸倕.石闕銘》「陳圭置臬,瞻星揆地。」 《明史.卷二五.天文志一》「若表臬者,即考工匠人置槷之法,識日出入之影,參諸日中之影,以正方位。」

3.標準、法度。例: 「奉為圭臬」《書經.康誥》「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

形容词
終、極限。三國魏.王粲〈游海賦〉:「其深不測,其廣無臬。」

“臬”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五結切集韻正韻魚列切韻會倪結切,𠀤音孽。
說文射的。从木,自聲。
徐曰射之高下準的。
 又廣韻門橜也。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地者謂之
卽門橜也。
韻會或作槷。亦作闑。
 又博雅,灋也。
書·康誥王曰:外事汝陳時
,法也。
 又多方爾罔不克
汝無不能用法,欲其皆用法。
 又小爾雅,極也。
 又集韻九芮切,音劂。射的也。
 又韻補叶牛例切,音刈。
張衡·東京賦桃弧棘矢,所發無。飛礫雨散,剛彈必斃。
,射墩的也。
釋文牛例切。

“臬”形意通解

略說:」的本義是箭靶心。

詳解: 甲骨文從「」(鼻之象形),從「」,篆文與甲骨文同形,本義為箭靶心。《說文》:「臬,射準的也。从木,从自。」有學者順著許慎的說法而加以解釋,認為古人豎立木竿作為箭靶,其高與人之鼻相約,其「」(靶心)又如位於人面部中心之「」(鼻),故臬字從木從自以會「射凖的」之意(參温少峰、袁庭棟)。姑備一說。段玉裁注:「臬之引伸,為凡標準法度之稱。」徐灝笺:「臬為凡標準法度之稱,乃其本義。考工記注:『中央樹八尺之臬』疏云:『臬即表也』,因之射準的謂之臬,門橜亦謂之臬,別作闑,又作槷。」有學者認為古代文化簡樸,一器幾用並不奇怪,豎立的木竿既可作箭靶又可作測影之器,即「」(參温少峰、袁庭棟)。另有學者認為「」為「」之初文(參徐在國)。

  卜辭用作人名,見於《合集》6333。